艺集网 (ARTUNS) | 35年创作生涯回顾展 谭平“双重奏”6月15日亮相余德耀美术馆 | Honey

35年创作生涯回顾展 谭平“双重奏”6月15日亮相余德耀美术馆

Honey

发布时间:2019-06-14

由著名美术史家、艺评家巫鸿担任策展人,余德耀美术馆将于2019年6月15日推出艺术家谭平的回顾展“双重奏”,展览将呈现的40余件绘画、版画、场域绘画及视频,是对其35年创作生涯基于当下的一次回溯和梳理。作品追溯艺术家的成长、生活和思考历程,经由个体生命的经验和视角观察其个人艺术的演变。

a7G05JdoRdx6D2rmRvneoCdPLUM9SbM2PrgVqi4v.jpg

谭平 《+40m》 木刻  20×4000cm  2012

仅以一刀刻划出的作品《+40cm》,简洁的白线贯穿余德耀美术馆55米长的展厅一侧,而与之相对的另一侧,由5组30件作品所形成“行动与思考的交叠线”,打破线性叙事,见证艺术家对媒介和语言的探索历程。有别于其他回顾展,“双重奏”不以时间性的单向逻辑呈现,而是以艺术家特有的思维和工作方式切近对语言和现实的理解。

谭平作为重要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他的成长始终在中国当代艺术发生、发展的现场当中;而他对始终陪伴左右的创作形式——版画和绘画这两种语言和媒介的探索,恰恰又与时代的精神轨迹形成了同样的双重交错。

TGr3iR9IvuyOJYezh6eD4wg3i3NIn0ojHdkbCNxI.jpg

谭平《我们都是毛主席的红卫兵》

套色木刻  38×53cm 1974

展览始于谭平进入中央美术学院以前的作品,第一张版画《我们都是毛主席的红卫兵》(1974年), 以及第一张水彩《无题》(1972年)描绘了艺术家的家乡承德避暑山庄。1980年,谭平正式进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学习;1984年,他毕业留校任教。学院学习期间,他就开始关注表达内在认识的主题,警惕宏大历史叙事,思考艺术创作与主体精神之间的深刻关联性。

sq7uIKGNDF35VetJUeOFrWHY0nV3H5AGmlfqRper.jpg

谭平 《矿工系列》

铜版 30.5×41cm 1984

uJjZ1xgJVowNbL7bn3GUBV16NiPjAZhxI0LcWP6G.jpg

谭平 《视觉》

铜版  36×29cm 1987

1984至1989年期间,他的创作开始简化“具体物象”,抽取更为主观自觉的表达,比如木板丙烯《长城》(1987年)、版画《视觉》(1987年),有意识地表达都市困惑,探讨时间的确定与不确定性。1989年,他前往柏林艺术大学留学。五年德国学习期间,他更加警觉于对东西差异、文化冲击的反思,开始更深刻地思考自我身份。从这个阶段的创作可见,如油画《平衡》(1993年)和多幅铜版画《无题》(1990-1992年),他已经开始尝试版画“独幅性”的探索,不断尝试赋予版画创作过程更多开放性。一直到1996年左右,这期间的很多版画作品既是一个完整的系列,也可以无止境地延续下去,开启他对“铜版画概念的修正期”。

1994年6月,谭平在德国获硕士学位和Meisterschule学位后返回中国。1995年,他作为美院青年教师开始筹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专业,参与设计学院课程设置;其中,造型基础课程包含平面设计和建筑与环境艺术,强调创造力和思维训练。在设计学院任教期间,因教学和课程体系的需要,他越发重视对媒介材料边界的研究和实验,其个人作品也更加强调物性的有机关系与多元融合。2004年,面临父亲的病痛而激起对生命主题的关注,如展览中的作品《美丽》(2008年)与《诞生》(2008年),有机细胞成为这个阶段具象的题材,不断出现在不同的作品当中。

bGR6tELFDp1waFdjM0GvPh4MZ2notS4pIzzaNIUf.jpg

谭平 《覆盖—黄色》

布面丙烯 160×200cm 2013

k7HxluJBQDRfRJMJsvzaz4j83D6V8TZRa75hSc5Z.jpg

谭平 《无题》

 布面丙烯 80 × 100 cm 2018

2005至2008年,这个主题从最初的“具象细胞”转向艺术家对自我身份、伤害、生命等问题更深入的思考,有意识地把个体生命经验放置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脉络中。个体肩负的社会责任和艺术家创作的语言体系不再是疏离的关系,不同身份的交织让他更加焦灼地思考艺术的社会意义。2008年以后,他进一步强调色域、时间、身体意识,逐渐汇聚成《覆盖》系列(2008-2018年),并延续至近些年他主要进行的“场域绘画”系列(2016-2019年)。这些作品汇集了谭平大量复杂的思考与体悟,其中既有对改革开放时代洪流的语言反叛,也有对意识形态化的主动疏离;在接受观念艺术启发的同时,艺术家对个体本能及生命在场的坚持;在语言探索层面不断从中心走向边缘与空白,把艺术置入更开放的时空关系中去考量。

对于艺术家创作的特点,策展人巫鸿提到:“谭平30余年的艺术探索——一个充满线条和色彩、形象和旋律、行动和思考、‘顿悟’和‘渐悟’的互动与深化的历程。而在这一历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则是油画和版画之间连绵不断的‘双重奏’。”他的创作道路始终在这两种媒介之间切换,展览中成组展示的油画与版画作品交互并置,让我们得以观察谭平如何通过对这两种艺术形式持久而深入的挖掘,构建出属于其个人的鲜明个性与独特逻辑。

2014年开始,谭平的创作刻意融合空间、时间、行动和在场等要素,“场域绘画”成为其重要的创作形式。他将画室未完成的“作品”有计划地置入特定的展示空间,艺术家在现场佐以身体律动,将画面中的色块和线条向画外的白墙蔓延,画面与白墙之间有缝合,有渗透,有对空间尺度的考量,也有预谋的失控。消解画面边缘逐步成为谭平创作的核心。

oj3X9d6Res5wCTJ9tMmtFabGDZgc6ddsmPYj10iw.jpg

《彳亍》素描 79x109cm

炭笔 2014

qfc68EvRnhiLqdrL8zGMO2ooOvY3351YKbn4UDCS.jpg

《彳亍》素描 

炭笔 2014

j7JhaD9fm5Q7V4vyHcD0iqQf7rWw70YcXlDXI0KR.jpg

《彳亍》素描 

炭笔 2014

展览最后是创作于2014-2015年间素描作品《彳亍》的记录视频。该系列炭笔素描是谭平利用工作间隙或琐碎时间所完成的。他刻意限定每张素描完成时间不超过两分钟,使作品如同时间碎片,记录艺术家内心诸多微妙变化的瞬间。素描过程中,没有预设指向,任炭笔自由游走、生长,直至抵达创作者内心,与之坦诚相见。这种创作所伴随的不确定性,更能激起艺术家无限的生机与创造力。

《彳亍》录像中,炭笔游走纸张的声响,正巧与萦绕在第一空间《+40m》刀刻入木板的声音同时进行,呼应展名“双重奏”。这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版画与绘画、大时代与个人创作历程的合奏篇章,我们藉此得以“视听”谭平用其艺术创作所谱出的人生历程。艺术媒介的交互和拓展,个体与时代的触动和撞击,个体差异性与普适性不断交织、激荡、共鸣,激起艺术家视觉表现的确定与不确定性空间,同时也给当代艺术的宏观形式实验和概念探索提供一个独特的案例。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Copyright © 2021 艺集网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5495号 备案号: 浙ICP备17035820号-2 高校毕业设计协同创新中心 经营许可证:浙B2—20200904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76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