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剪纸是民间艺术的一个部分。追踪剪纸题材的历史变迁,不难发现,在建国后,曾有一段时间,随着“男女平等”政策的深入人心,剪纸的主题也由原来的传统内容扩大了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内容 ,出现了反映女性走出家庭,参与社会,成为社会主人的主题,有了有关性别平等 女性社会价值提高等内容。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达。
过去,剪纸参与者多为女性。“传统社会,剪纸成为女性人生角色扮演的重要构件,剪纸民俗也是女性文化形式之一。”(王贵生《剪纸民俗的文化阐释》北京大学出版社)。在北方很多地方,剪纸几乎成了妇女们必学的一门功课,成为她们表达自我、参与社会的主要媒介,对很多女性而言,剪纸既是她们的语言,也是她们的人生。“是 妇女就会剪纸,原来是这样的 。因为她拿剪刀,现在可以这样说,就是拿剪刀的妇女都会剪纸。中国人拿剪刀的妇女就是两红”(靳之林)。
剪纸通常表现出民间对生活的看法。(《剪出来的大师》主编 王文章)中这样描述,“这一家女的属马的,给她剪上一朵花,代表女性,男的是属羊的,有一个旋代表男性。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下面剪一个如意,就成了吉祥如意。儿子是属猴的,边上给他剪个蜜蜂和边上的马组合起来就是‘马上封侯’。这剪一个富贵花就是幸福的一家。猴子抱寿桃健康长寿。” 民间艺人对生活的祝愿,很朴实也很美好。
在重视传统文化的时候,剪纸的内容更多地承担了传扬传统优秀观念的主旨。和谐,祈福避邪,追求生活的美和善,以及生命意识,这样的主题更为普遍。比如,在甘肃剪纸大师祁秀梅的剪纸作品中,有大量表现阴阳和谐、两性和谐的作品。比如《撇开的大牡丹与花瓶》《带籽牡丹花瓶》等作品。这些作品,都以比喻象征的手法,表现女性孕育生命, 生命和谐,子孙满堂等意义。作品中每朵盛开的鲜花下都画着象征女性的花瓶,预示着女性孕育生命的重要性。
在《男欢女舞》和《抓龙男娃蹲莲花》中,作品以大量的表意符号,表现象征生命之根和生命之花的寓意,作品以充满活力的物象, 表达生命的欢歌和对生命的尊崇。
生命崇拜是剪纸的重要内容,最简单的如“鱼戏莲“图案。其中,鱼与莲分别指代男与女。据研究者称在吉祥图案如“吉庆有余”“连年有余”,是生命崇拜的表现,“狮子滚绣球”“猴吃桃”‘刘海戏金蟾““蝴蝶牡丹”“荷包扣碗”等都是生命崇拜,“作为生命崇拜重要内容的生殖崇拜,是中国民间艺术包括民间剪纸的主要内容。”(《剪出来的大师》)
剪纸也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剪纸的风格往往不同。比如满族剪纸中, 观音也穿旗袍, 灶王也戴毡帽 。
当然,过去的煎纸如“三纲五常”观念,“二十四孝图” 、 “三娘教子”这两例剪纸就是。这些是需要今人扬弃的。
(祁秀梅的剪纸 《 女娃坐莲花树 》 阐释女性与生命的关系 该图选自《大师祁秀梅》
解放后,剪纸这一民间艺术更被重视。剪纸的题材范围扩大,更多表现人们日常生活,人们的社会生产,尤其表现女性积极投入社会劳动,成为社会主人的诸多内容。
在二十世纪 50年代起,在对女性形象塑造上,有了多样性。比如《格格下海》(作者黑龙江万秀平)《冰上捕鱼》(浙江 马丽华)(以上刊载于《中国风俗剪纸》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傅作仁 王言昌编著) 及《中国剪纸》 上海远东出版社 吴良忠编著)表现女子在社会劳动中的飒爽英姿,这一时期作品,重点突出女性的社会角色,表现女性在社会生产和社会劳动中的骨干作用,展现女性群体的巾帼风采。剪纸成了表达女性参与社会建设、完善自我、展现自我的重要载体。应该说,这一时期的剪纸很多都能称得上真正的女性艺术。这是女性剪纸的辉煌时期。女性剪纸塑造出了具有时代感的女性群像。民间剪纸由于此,成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的民间艺术形式。剪纸令人刮目相看。
目前,剪纸依然是民间艺术不可或缺的角色。希望剪纸和其他民间艺术一样,成为及时反映飞速发展的社会新貌、与时代接轨的新形象,成为能够满足当今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需求的艺术样式。
(剪纸《女娲补天〉反映了女性想象。该图选自《中国风俗剪纸》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剪纸 《姑娘追》反映了民间女子泼辣、大胆的性格。该图选自《中国风俗剪纸》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Copyright © 2021 艺集网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5495号 备案号: 浙ICP备17035820号-2 高校毕业设计协同创新中心 经营许可证:浙B2—20200904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76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