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集网 (ARTUNS) | 文化自信与画里乡愁——石朴再论 | 艺集网

文化自信与画里乡愁——石朴再论

艺集网

发布时间:2022-03-03

石朴,是前辈书画鉴定家杨仁恺发现的奇才。此前,西学再次东渐,中国画被视为穷途末路,画界有人盲从,有人彷徨,石朴则坚守传统,化古为今,因此杨老称赞有加,热心扶植,并在暮年建议他与研究传统艺术的本人相识。我于是应邀来到古都长安,与从周塬移居而来石朴相会,倾听他不同流俗的见解,观赏他动人的书画作品,写下了评介石朴的首篇文章《隐者石朴画集序》。又十多年过去了,石朴精进不息,硕果累累,他的艺术在公子张思远的推动下,广为流传,由隐而彰,受到画坛耆宿与名家的好评,邵大箴先生称之为“传统山水画继承与发扬的大艺术家”,林木先生称之为“西北人文图式的开创者。”

也有人称石朴为“长安画派的遗珠”,而石朴并不认为自己属于长安画派。由此我不免想起从北京应邀来西安美院任教的罗铭,他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闻名南洋,后被徐悲鸿聘来北京执教,1954年与李可染、张仃联袂江南写生,影响深远,而他正是石朴在国画学习班的授课老师,也并没有列入长安画派。可见在长安画坛,除去人所共知的长安画派各家及其高足,还有不属于长安派的大家。近些年来,我不断看到石朴的新作,阅读他的画语,深感石朴艺术有了新的飞跃。最近,思远又为将推出的石朴画集征序于我,我便借此机会再谈谈这位特立独行的画家及其重要建树。

石朴属于自学成才的艺术家。他出生在中医世家,少年时代已下功夫练习书法和中国画,接着经历了知青生活的磨练,刻苦于绘画创作而崭露头角,后来则成为西北国营机械厂里一名工人美术骨干,同时学习了传统书论和杨式太极拳。他与多数学院毕业的美术家不同,走的是一条自学成才的独特艺术道路。论其自学道路的成功,石朴归结为主体认知能力。他说:“通过自学修炼,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包括师今人,师古人到师造化,将自己的所学到自然中印证,对自我主体的修炼,这也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关键在于主体的认知能力。”

围绕着石朴不同流俗的认知能力,可以发现三条独特经验。一是得益于“深造求通”,也即“贵能深造求其通”地扎根于传统文化深处,他把《黄帝内经》等中医理论,杨氏太极拳的道家思想,讲求“书道”的古典书法理论,在深层上打通了。很早就明确了“中国画的根基是传统文化”,有了“由技进道”的认识。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无形的,是最高的层次。石涛的‘一画论’实质上指的就是作画所要遵循的道。”“我以道修身,以道治画,将太极之理引入画道,柔中含刚,动中寓静,以神统领,以气化形,以意写物,以气贯指,讲‘一画论’,讲一气呵成。”潘天寿早已指出:“东方绘画之基础在哲理,西方绘画之基础在科学。因此,中西绘画各有自己的体系和发展规律。”自学成才的石朴,不仅第一口奶就是传统文化,而且很早就把对中国画的理解上升到哲学层面了。

二是得益于理论自觉。他不仅“理论思考与勤奋实践并行”,而且较早地以“知”带“行”,避免艺术实践的盲目性。他指出:“没有绘画理论的支撑,只凭感觉去画。容易走邪。”“把绘画理论变成潜意识,变成自觉,经过实践,时间长了你就会逐渐形成正确的习惯。”在上世纪90年代之初,石朴已初步形成了扎根传统的理论见解,进而形成了比较系统而“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理念,在2012年出版了《石朴论画语要》。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Copyright © 2021 艺集网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5495号 备案号: 浙ICP备17035820号-2 高校毕业设计协同创新中心 经营许可证:浙B2—20200904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76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