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倪瓒 梧竹秀石图 96×39.5cm 纸本墨笔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梧竹秀石图》其实很难称为山水画,可谓是全植株的竹石画。画卷以梧桐、竹石为主,再无其他物象,作者为元代画家倪瓒。该画曾著录于《墨缘汇观》《大观录》《式古堂书画汇考》等古代典籍。
图中的平坡之上,画梧桐高株一棵,下有秀石一块和疏竹数竿相映衬。与以往倪瓒惜墨如金、喜用干淡松秀的笔墨表现物象所不同的是,该画是其画风成熟期少见的变体之作,用墨大胆,颇有水汽淋漓、一气呵成的感觉。梧桐叶用湿墨阔笔侧抹而出,莽苍浑然而又清荫如覆;树干、秀石的表现亦用侧笔写出,湖石用浓墨皴擦,有浑厚雄润之感。通过画面墨色的浓淡、干湿对比,而有了质感和层次感。梧桐、竹石的表现,与宋代院体画“格物致知”所追求的形意准确已发生变化,更突出了自抒性灵的笔墨挥写,物象开始变得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画上,有乾隆皇帝的诗跋:
梧如遇雨竹摇风,石畔相依气味同。
数百年来传墨戏,展观湿润镇濛濛。
综观此画,倪瓒山水画那种特有的荒寒萧瑟味道还是跃然纸上,这可能与其当时所处境况及思想密切相关。不少野史记载有倪瓒爱洁净成癖的段子,自然也与其家庭环境及交往道教名士有很大关系。因此,倪瓒的画往往简洁干净,有着道家的孤寂意境。此时的画家,虽还没有人生后期那种阅尽苍生之苦,但清冷幽寂的味道已融于画面,有着不食人间烟火的孤高与哀伤。
此卷约作于元至正五年(1345),在清代《石渠宝笈汇编》、安岐《墨缘汇观》以及吴升《大观录》中皆有著录。该画是为好友张雨而作。张雨,字伯雨,是茅山派道士、书画家。倪瓒虽出生于江南豪富家庭,家筑“清閟阁”、“云林堂”等亭堂馆阁,收藏书画极多。自幼饱览经史,工诗文,善书画,谙熟音律。但此时家境已大不如前,其兄去世后家庭逐渐失势,后来,倪瓒被迫“弃先人祖业”四处漂泊。在后半生的20余年,曾经浪迹在宜兴、常州、吴江、湖州、嘉兴、松江一带,寄居田舍、佛寺,或以舟为家随水漂泊,其中的孤苦、凄凉自知。
画面右下,有倪瓒题诗:“高梧疏竹溪南宅,五月溪声入坐寒。想得此时窗户暖,果园扑栗紫团团。”右上,有张雨题诗:“青桐阴下一株石,回棹来看□未消。展图仿佛云林影,肯向灯前玩楚腰。”这些题跋对研究此图及倪瓒的心境有重要意义。也可以看出,在画上题写诗文、钤印,在元末很快成为文人画风尚,已基本上形成了诗、文、书、画、印相结合的画面构成方式,这与宋代及以前画就是画,不杂其他有很大不同。因此,钱杜《松壶画忆》评之:“元人工书,虽侵其画位,弥觉其隽雅。”
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子、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性情孤高,为“元四家”之一。其跌宕起伏的家境变迁、放浪江湖的生活,以及抑郁悲凉的心境,使他能突破前人成法而别开生面,所绘太湖一带景色意境简疏荒寒,有不食人间烟火之感,被称“逸品”,对明清文人山水有较大影响。
Copyright © 2021 艺集网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5495号 备案号: 浙ICP备17035820号-2 高校毕业设计协同创新中心 经营许可证:浙B2—20200904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76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