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成都兴城人居城市美学展厅
四川 - 成都 都江堰市金江路485号
2021-07-27 - 2021-08-20
青城宜居,川西平坝无人不晓。成都出城三百六十度,唯正西及西北约六十度,当得起俗称的“上风上水”。从空中俯瞰,青城、鹤鸣、鸡冠山,皆为岷山山脉前出成都平原的连绵群峰;岷江水系不仅是水资源宝库,其流经之谷也是古蜀先民由高地向低地迁徙、繁衍的发祥之地。简而言之,此地不仅蕴藏人们赖以生存的水脉,也潜含古蜀文明及道教文化的血脉。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载体,而山水画的哲学底蕴,则主要是道家的,它敦促人们放逸身心,顺应造化,重返浑朴。
绘画素以技巧见称,然绘画史上几乎所有重大的成就,都不是纯技巧的堆砌。今天在此展示的画幅,绝非现实场景的营构,而是有类于古代文人“墨戏”式的闲笔,那小幅纸面上的山川,仿佛蕴涵着宏大的宇宙韵律。
画幅上的色撞墨突,是作者生命冲动的缩影。内心波澜本属个人,但作者毫端的每一处使转,却总能激起观者的“回响”。因为其在笔墨擒纵、意绪表达与观者视觉经验之间,已经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若目光凝注,那画幅上的形象,又仿佛是心理现象中突然出现的异常。这种异常倘以艺术理性加以解析,就会窥见其笔墨萃取的脉络及生活体察的累积。它们在显现岁月底蕴的同时,还表现出对空间转换力的敏锐感知。那笔触令作品与大自然的律动基调两相汇合,生成率真的形象,而形象的自由又似乎对人们潜意识中淤积的压抑,予以温和地嘲笑。
有笔墨经验的观者或许还会发现,眼前的山水作品并不限于既有法式。卓越的创作者知道,谙熟技艺的同时还必须伴随同等程度的忘记技艺,这种“无技艺”或“由熟返生”的状态并不等于空疏,而是经千锤百炼,艰难超越技艺之后的简捷率性。正是通过恰当地舍弃技艺,其作品的每时每刻才处于一种纯粹的开端,避坠陈窠,直抵心手相应的自由。
刘朴先生是笔墨长廊中孤寂的探寻者,他似乎一直处于对形象新颖性的忘我陶醉之中。其优雅的笔墨片段,组成了一个个新奇的绘画空间,这个空间是由生命经历的单纯冲动穿越并编织而成的。它激发的想象力,仿佛要置换观者的神经纤维,给世界另一种美的秩序。
批评家通常是苛刻的读者,但面对如此内涵丰富却又“惜墨如金”的画作,自不免生出仰慕的冲动,此时读画情绪自然成了画画快乐的反射,正所谓“两相遇见,一笑会心”。不知读者会否亦生同感?
现代生活摇曳多姿,以至人们失却往日宁静而浑然不觉,好在激荡喧嚣的岁月,并未彻底蚀解人们回归本真的愿望。
岷江侧畔的“兴城人居”,不单是人群宜居的理想聚落,其拓展的美学空间,也是三五好友相约品茗的休闲之所,或步入艺苑的通幽之径。
人居营造空间的舒适,艺术寻索心灵的自由。青城本人间的仙境,艺术乃逍遥的彼岸。观者或可藉此重温“竹叶浅斟,梅花细嚼”的场景,彻底放逸心神,尽情领略时间悄然流布的光泽……
辛丑年暑月于七丈山房
《草堂近秋》 刘朴 2019年
《草堂盛夏》 刘朴 2021年
《春溪两三家》 刘朴
《丰收之后》 刘朴
《观荷》 刘朴
《荷塘清气》 刘朴 2021年
《虹口江南美术馆对望》 刘朴 2021年
Copyright © 2021 艺集网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5495号 备案号: 浙ICP备17035820号-2 高校毕业设计协同创新中心 经营许可证:浙B2—20200904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76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