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美术家协会 湖南省画院
湖南省长沙市营盘东路69号
2020-10-18 - 2020-10-25
艺术之吻,美的颤栗 中国水墨艺术源远流长,水与墨的结合尤如一个艺术之吻,给人类文明带来美的颤栗。人是创造美的人,走向美是人类文明的永恒追求。作为诗人、童话作家的周艺文,少年学画,专注于内心的修练,经过时间的沉淀与个体精神的体悟,以“吻墨湖湘”的虔诚姿态获得了生活与艺术的双重馈赠。庚子年十月,大疫之后,山河无恙,周艺文的首次画展在湖南美术馆开展,这是一次抚慰心灵、通向未来的画展。
这次画展的作品主要是荷日君临、诗与远方、山水心境、艺文逸品四个系列,这些作品既有向传统经典致敬之作,又有来自生活、贴近人心的温暖之作,从传统经典到当代生活,周艺文向时代敞开了他宽广、深邃、本真的湖湘艺术怀抱。 灿烂的色彩,清丽的格调,朦胧的意境,奇异的图式,周艺文以变幻莫测的手法,把诗与画融为一体,在诗画同源的最高起点上深入到艺术内部。中国文人画五百年,既要看清来路,又要看清出路,周艺文长时间潜入古代,又返身于当代,在古代与当代之间来回穿梭,他凝视古代,又热爱当代。他将古代与当代集于一身,他的作品里处处显示出古代的宁静和当代的奔放。从苏轼到董其昌,中国古代天才确立了文人画的传统,苏轼提出了士人画,董其昌讨论的是文人画,始于11世纪末的文人艺术思想,始于汉代的文人作画,与生活在当代的水墨画家有何不同呢?首先是个体与时代的情感的不同,其次是艺术语境的不同。画出这两个不同,便有了属于自己的艺术。
周艺文生于南洞庭湖,少年记忆转化为他艺术的底色,洞庭湖的生活自然渗透进他的艺术世界。故乡的历史人文影响了他,清末著名诗僧寄禅“八指头陀”,年幼时“一日见篱间白桃花为风雨摧败,不觉失声大哭。”想起自己父母早亡,叹息人生如寄旅,18岁时在湘阴法华古寺为僧。1871年,21岁时在岐山参禅,到巴陵看望舅父,游岳阳楼,纵目四顾,水天一色,忽得“洞庭波送一僧来”之句。1877年,他27岁时,在宁波阿育王寺佛舍利塔前燃二指,并剜臂肉燃灯供佛,自此号“八指头陀”。周艺文在湘北农禅并重的生活中长大,从小学画写诗,打下了深厚的诗画功底,日后常游艺于日本、新加坡等地,现在长沙与深圳两地写作与画画,不管他离开南洞庭湖有多久,少年的那一抹快乐与忧伤总会像飘浮的云掠过他的画面。
周艺文“吻墨湖湘”的艺术姿态,其历史源头在“八指头陀”,他的画里有深深的感动,来自于少年生活的感动,来自于故乡历史人文的感动,感动是周艺文的水墨的精神所在。周艺文有“八指头陀”看到白桃花被风雨摧败、不觉失声大哭的艺术境界,一颗虔诚的艺术赤子之心跳跃在他的作品里。 周艺文的水墨艺术之妙得益于他的修养,他笔下的莲是他的理想的象征,“我是你的莲”、“我的爱是洁白的”、“白鸟一只随坐笑”、“荷花一朵对冥搜”等关于荷的系列作品,在残荷的画面里冒出一枝白莲或一只白鸟,他有文人不舍的经典,亦有完全个人化的生活作品,“洞庭湖上是故乡”、“少年不识愁滋味”、“倦鸟归巢人返家”等故乡题材系列作品,那种对逝去时光的挽歌,对母爱的呼唤,对人类性本善的告白,无不让人泪流满面,倦鸟归林游子思念故乡,而母亲的温暖只能从画里去寻找。周艺文是一位深情的诗人画家,他的水墨以画情为至高境界,“天地有情长若春日”、“清风有意难留我”、“我是仙人你是鹤”等湘北的巫风楚雨系列作品,堪称他创造的新经典。“常乐慈悲性欢喜”、“远山绿生烟”等来自于屈原的山鬼系列作品,亦是他内心的悲悯,一个诗人画家内心的柔软与绵绵不尽的爱,展露无遗。 每个人都有一个远去的童年,回到童年,回到爱、纯真与想象的起点,回到艺术的源头;天色渐渐暗下来了,鸟儿都知道归巢,妈妈呼唤孩子回家,远方的游子,回来吧,你的家在洞庭湖,在梦幻的湖湘怀抱。
让我们跟踪周艺文的脚步,走近他的水墨艺术世界,走近他悲悯与柔软的内心,感受他绵绵不尽的爱。一个艺术之吻,给你带来美的颤栗。 大疫之后,艺术是人们心中的一缕光,照见美与希望。
Copyright © 2021 艺集网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5495号 备案号: 浙ICP备17035820号-2 高校毕业设计协同创新中心 经营许可证:浙B2—20200904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76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