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裕空间
北京市朝阳区第三使馆区东方东路22号外交公寓A区LA-04-02
2019-05-25 - 2019-07-28
麸子
麸子出生于1968年,只比我的妈妈小一岁,但是他不让我喊他叔。礼仪教条这种事,对我一个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来说,可是自小耳提面命,不敢疏忽。于是,第一次见面,我就一直困在一个尴尬的氛围里,硬着头皮、磕磕巴巴地跟着朋友管他叫老大。再后来经过若干次的碰面长谈,我觉得,这种人,你怎么喊他叔?真的张不开口,张口了才是不敬。
第一次看到麸子的作品,是在一年前的夏天,麸子的对门邻居冯先生是我的多年好友,听到我说在找作品,就直接把麸子的作品集打包发了过来。看到作品后的第一印象是很大气,沧海桑田不见芸芸众生,是我很喜欢的风格。再仔细看了一下,尺幅也很大气,基本都是两平米以上。当时对这位冯先生口中的大哥就留下了印象。再后来接到冯先生的电话询问有没有兴趣做他的策展人,我几乎是立刻就答应了。第二天,我就去到了麸子的工作室,然后发现,事情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在一番简单且客套的了解后,麸子在我面前摊开了十几张宝丽来相片,旁边还有几百张整整齐齐地码在盒子里。他说,这是他这次想要展出的作品。
在我以往的文章中,我是很喜欢通过写人来讲作品的,做的人,看的人,不同的思维气场构建了一个什么样的展览。但是这一次对我来说真的有些难度,因为这一次的展览,包括展览中的所有作品,都是麸子在他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独一无二的一件事。这件事几乎是可以从他的创作脉络中单拎出来的,但是又因为这件事情太“麸子”了,根本动不得。
那天下午,他拿出来了近千张宝丽来相片,他说,这是他这次想要展出的作品。那是和他以往常见创作完全无关的一个系列,唯一的关联可能是创作者都是他。每一张宝丽来的尺寸是8.8cmx10.7cm,成像尺寸是7.9cmx7.9cm。就在这巴掌大的相片里面是一张张的画作。这些宝丽来相片有些是他拍摄过的影像,有些是他收集来的抛弃物,他结合了相片上原有的内容进行了二次创作。他详细地跟我讲述了他是如何开始接触宝丽来、如何开始尝试在宝丽来相片上创作、如何一发不可收拾的过程。
一个创作者在无意识开启一个实验性创作系列的时候,他的思维模式和创作形式往往是单一直线进行的,尤其是这种近千张并耗时五年的作品系列,我们无法自圆其说地给它套上一层学术含义或理论定义。它的起源就是一张废掉的宝丽来相片,它的延续也是无数张废掉的宝丽来,一千张不是结束,这个事件的终点也未知,所以我们无法确切地说明它到底讲述了什么代表了什么。但是一个耗时五年的艺术创作系列呈现出来,并不是放在展厅里给大家看风景的,我们更能看到艺术家本人。当然透过很多不是精心谋划的作品都可以感受到艺术家画像,而这批作品的区别在于,它太细节了,细节到像是一本日记。所以最初的无意识往往到后面也会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当你把它们都放在一起的时候,无意识里面的引导意识也就昭然若揭了。
我大概花了三个白天把这近千张作品梳理归类,以色彩和叙事性进行基础组合排序,最终选出了将近300张参与这次展览。在我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心底有一个词不停地在跳跃,这个词就是时间。每一张宝丽来相片拍摄于一个时间,麸子创作它们于第二个时间,麸子创作后呈现于第三个时间。第一个时间的主角是原片里面的内容,男男女女花草树木。第二个时间的主角是麸子,他当时的状态见闻和喜悲配合着原片内容的引导加以覆盖。第三个时间的主角是空间,也就是这次展览。
我把空间分割成了11个部分,有大到百十平干净敞亮的大屋子,有不到两平米幽暗的洗手间拐角。麸子的作品有着非常明显的时间指向,在不同时期有非常接近的视觉感受。有些时期是幽黄晦涩的花草小景,有些时期是清淡浅白的蜿蜒河山,更有一批宋代水墨风格昭然于上。所以我想尝试着根据这些不同的分类制造出不同的时间氛围,然后把这些作品,归还于时空。但是究竟是归还于我制造的时空还是观者心中的时空,抑或是我们心中想象的麸子的时空,这是不得而知也无须得知的。就像你偶然得到的一本日记,翻开某一页,与你无关,却可能写了一个你也经历过的故事。
而之于麸子,就像开头说过的,他洞悉一切规则常理,因此才无意于按部就班。我们知道很多规则作为形式是基于完成意义,但是有些没有意义的规则,不要也罢。所以这个系列作品和这个展览,对他来说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件。他会继续他以往的主要创作,也会将这个系列无限延续下去。就好像在年龄上他永远是我的长辈,但是他永远都不会让我喊他叔一样。我觉得,这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刘一平
生于1989年,独立策展人。
Copyright © 2021 艺集网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5495号 备案号: 浙ICP备17035820号-2 高校毕业设计协同创新中心 经营许可证:浙B2—20200904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76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