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集网 (ARTUNS) | 北师大、抖音联合启动全民美育“DOU艺计划 ”,专家热议短视频艺术普及 | 艺集网

北师大、抖音联合启动全民美育“DOU艺计划 ”,专家热议短视频艺术普及

艺集网

发布时间:2019-11-26

当艺术与大众之间仍然存在鸿沟,与艺术同为人认知世界方式的互联网,能为艺术做些什么?2019年8月20日,抖音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启功书院宣布联合启动旨在助力短视频艺术传播和全民美育的“DOU艺计划”,并发布了国内首份《网络绿洲-短视频艺术普及与全民美育研究报告》。

 

根据计划,抖音将针对艺术类短视频创作者推出长视频权限、定向流量池等激励政策,以号召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在平台积极创作艺术类短视频;发起“人人都是艺术家”系列挑战,进一步激发平台普通用户的艺术热情;同时,北师大艺传学院等国内外艺术院校和机构将派出舞蹈、音乐、美术、书法、戏曲等领域艺术家成立“抖音艺术顾问团”,以确保抖音艺术短视频内容的品质。

 

 

(图为“DOU艺计划 ”启动仪式)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艺术教育和美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北师大关注和重视的领域。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启功书院、抖音联合发起的“DOU艺计划”,聚焦的是当下参与度极为广泛的艺术传播领域,各方应该以此为契机,合力探究如何让人们的艺术表达既积极、健康、有效,又能充分体现艺术个性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需要对当下和未来可能影响深远的领域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与规划,以此助力艺术普及和全民美育。

 

 

(图为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教授在“DOU艺计划”启动仪式上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胡智锋表示,人人都有艺术梦,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成功降低了大众创作艺术、欣赏艺术、分享艺术的门槛,为圆梦“人人都是艺术家”创造了技术条件;而作为DOU艺计划的合作发起方,北师大作为国内综合性大学中最具影响力的全艺术学科覆盖的艺术教育平台,将为开展全民美育、提升艺术教育的“大众性、公共性、公益性”提供专业基础。“‘DOU艺计划’,实际上是北师大和抖音对大众亲近艺术这一时代需求的联手回应”。

 

 

(图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教授在“DOU艺计划”启动仪式上演讲)

 

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王德胜认为,短视频、短视频艺术、短视频艺术传播这三个概念,具有自身特殊的精神气象和实践风格。“艺术发展一定要有包容性,所以现代社会的美育发展同样需要直面多种多样的形态。”王德胜强调道,“对于短视频艺术传播这样一种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大众文化传播现象,美育的首要问题并不在于‘是不是应该容纳’,而在于如何在这样一种形态当中,积极拓展美育自身的实践方式,并且在实践过程中有效实现美育的社会功能价值。”

 

 

(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王德胜教授在“DOU艺计划”启动仪式上演讲)

 

“美育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抖音的艺术方式开展有关的美育活动,会成为我们未来开展美育工作,人才培养工作当中非常有效的手段。”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表示,从教育学视野去看,在美学教育、实践层面还有很广阔的空间,而抖音的艺术形式是推动美学教育的一个途径。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应该有教师、有课程、有教学、有环境,抖音作为特别有效的环境,希望有关教育专家、教育领域的学者、老师、同学们能一起努力,把抖音引入到教育学当中去,让教育学和艺术与传媒学科以及美育等诸多不同的领域能够结合起来。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在“DOU艺计划”启动仪式上演讲)

 

张颐武,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用摄影艺术和短视频类比,摄影术定格和记录瞬间的场景和状态,而在抖音利用十几秒甚至几十秒的时间,把短时间内发生的事情进行定格和记录。抖音是基于感官性的艺术,进行片段化的叙事呈现的同时,也将原来传统的艺术通过视频和视觉的形式进行留迹,让它在一段情景中生长,通过瞬间性不断的强化,为我们展现出一个生命痕迹的流动,而这本身也就是短视频艺术独特的功能所在。

 

 

(图为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教授在“DOU艺计划”启动仪式上演讲)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喻国明从传播学的角度,对短视频的艺术传播趋势进行了研判与前瞻性的思考。5G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世界的游戏规则、构造方式,对传播领域也将带来革命性改变。对于抖音来说,要做到:着眼未来,把握现实。短视频已经成为一种让普通老百姓毫无障碍地把自己的生存状态和所思所想向全社会进行分享的工具,我们应将社会进步、社会文明当中有价值的东西充分和社会主流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参与到未来的内容生产和实践当中去。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教授在“DOU艺计划”启动仪式上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青年长江学者胡百精教授提出建议,随着物质的丰足、社会的进步,人们不再只考虑如何实现物质的满足,也在思考如何追求精神的满足,要避免传统文化的空心现代化,去建设充盈的现代化,重构精神、意义、美感的世界。在传播广度上人人平等、吸纳更多人群,那些人人可以发现的美感和小确幸才应该是抖音下一步传播的重点。

 

 

(图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胡百精教授在“DOU艺计划”启动仪式上演讲)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书写研究中心主任、书法教育家刘守安从书写文化发展的角度,分享了自己对于短视频和书法教育的看法。他认为,书法书写的过程,也是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统一,书写快乐,人人成为艺术家,在抖音上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并且打破了书法艺术的神秘性。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示展示书法家书写的过程,整个过程是动感的,短视频展示出来一幅优美好看的字,用户在观看的过程中,也会潜移默化地接受到书法教育。

 

 

(图为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书写研究中心主任、书法教育家刘守安在“DOU艺计划”启动仪式上演讲)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人美美育学堂运营中心副总经理袁法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美育不是突然出现的,并且它应该具有现代性,美育的现代性转型依然没有完成,现在正是最适合的时间。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美、创造美的民族,在短视频美育具有普惠性,每个人都能够成为艺术家。袁法周认为,“抖音看起来是一款小小的产品,但是它为美育的全民普及,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与选择性,所以这一点我们要为抖音与艺术的结合点赞。在过去,艺术、绘画、书法都是用来消遣的,短视频足够触动生活当中最柔弱、最温暖的部分,甚至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因此,当你提炼生活的时候,瞬间也意味着有意义。”

 

 

(图为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人美美育学堂运营中心副总经理袁法周在“DOU艺计划”启动仪式上演讲)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主任杨乘虎教授也指出,难以触达社会公众的传统艺术、高雅艺术,通过短视频的艺术生产与传播,潜移默化地实践全民艺术美育的传送,有利于公众在艺术类型短视频的沉浸熏陶中,感知内容丰富多元的艺术体验。短视频的艺术普及,跨越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界限,营造了全民美育的网络氛围,最终通过审美范式的认同,实现民族情感、社交需求的深度链接。

 

 

(图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主任杨乘虎教授在“DOU艺计划”启动仪式上演讲)

 

启动仪式上,抖音的艺术内容创作者也分享了他们的短视频艺术实践,戏曲演员@男旦董飞表示自己非常期待,在当下社会,人人都可以兰花指。振兴优秀中华传统戏曲文化,传承与传播是一体两翼,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传播比传承更重要一些,而抖音是很好的途径”。新疆艺术学院副教授@古丽米娜表示,因为有短视频的助力,舞蹈艺术领域与舞蹈教育方面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进而完善线下的舞蹈教学体系;作为一名舞蹈家,古丽米娜非常乐于见到线上展示活动的增加,既能够让人们更加了解舞蹈,也能激发起人们对舞蹈的兴趣,进而想要接触舞蹈,感受到舞蹈的魅力。绘画创作者@超白大叔表示,“当下很多青少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机会去了解艺术。我们有义务让艺术的美惠及更广阔的地方,让他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图为“DOU艺计划”启动仪式的圆桌论坛环节)

 

《报告》指出,短视频连接起大众审美与艺术创作,使原本不具备线下普及可能性的艺术门类,在短视频中实现了高深文化的解码,调和了高雅精英艺术与大众通俗艺术的不同旨趣,让不同受众同频共振、同屏共享,感受艺术魅力,提升审美情趣,涵养网络艺术生态。

 

短视频的艺术普及路径可用“绿洲”(Oasis)概括,其内涵由五“意”构成:追求创意(Original)兼容公众与个性的创意传播、传达美意(Aesthetic)面向全民美育的美好传播、汇聚诚意(Sincere)增强文化自信的积极传播、典型写意(Iconic)凝聚真情实感的快乐传播、彰显敬意(Sacred)点亮美好生活的仪式传播。抖音短视频营造视听之美、艺术之美,引导人们参与、探索丰富多元的艺术实践与艺术表达,具备推动艺术普及、提升全民美育的功能,承载着成为网络文艺清流的“绿洲”、涵养网络艺术生态的美好期待。

 

的确,计划启动前,大众通过日活跃用户3.2亿的国民级产品抖音分享艺术、欣赏艺术、接近艺术的趋势已形成:据字节跳动副总裁张羽介绍,截至2019年7月,抖音平台上音乐、舞蹈,影视,建筑,书法、戏曲、雕塑、绘画8大艺术门类相关短视频数已达1.09亿条,累计播放量超6081亿,点赞量超201亿,转发分享量超3.9亿,评论数超7.7亿。抖音已经成为大众艺术交流的重要工具。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Copyright © 2021 艺集网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5495号 备案号: 浙ICP备17035820号-2 高校毕业设计协同创新中心 经营许可证:浙B2—20200904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76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