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开幕式现场
艺术与设计是时代的晴雨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始终跟随国家进程,与社会建设、日用民生紧密相连。正如张仃先生所言:学院发展“与人民共和国同步”,艺术设计事业“与人民共和国同步”。
2019年9月30日,国家·民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创作成就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其中包括专题展览“首都国际机场壁画文献展”。本次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展览时间为2019年10月1日至2019年11月3日,展览地点分别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三层展厅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区多功能厅。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本次展览总策划、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本次展览统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方晓风,以及原清华大学副校长、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张凤昌先后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致辞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表示,从这个展览中,可以看到美术学院作为中国艺术与设计教育的重要学府,在国家形象、大众美育与日常生活中承担的大量服务工作,也可检视合并后,在综合性大学的环境里美术学院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新成就。他认为,美术学院在清华大学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这些作品,能够看到在清华大学“更人文”的发展方向上,“大美育”的重要作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致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在致辞中强调,要将视野投向未来,从大美术、大设计的角度展现新时代的价值追求,践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责任与担当。鲁晓波认为,在技术突破、社会转型、全球化的竞争与合作态势不断加深的今天,艺术与设计及其所承载的文化自信、民族精神已成为国家发展与创新的发动机。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致辞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表示,能进入博物馆展览,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展出的作品已经进入了历史。他认为,本次展览非常丰富和饱满,能够看到一代代美院人为国家努力工作,释放自己才华的过程,这些珍贵的展品,都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方晓风致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方晓风认为,国家和民生不是一组对立的概念,而是互为表里,国家宏大而抽象,民生具体而微观。民生构成了国家的坚实基础,国家形象则反映了民生的精神内核与价值追求。方晓风提到,“设计塑大美而不言”。例如本次展览展出了很多人们熟悉的生活标识、交通标识、行业标识等,许多人都不知道这是出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生和校友之手。设计师追求的不是名利,而是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原清华大学副校长、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张凤昌致辞
原清华大学副校长、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张凤昌说,看完这个展览更加有信心。他强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应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艺术与科学的优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马赛主持开幕式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马赛主持了开幕式。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李当岐,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刘巨德,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秦佑国,还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老先生、校友温练昌、张守智、贾延良、汪钰林、夏鑫等出席了开幕式。本次展览策划资料和线索的提供者岳鑫,人民画报社图片库主任吴亮,美术学院教授祝重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全胜,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工,北京国际设计周有限公司总监孙晨,清尚集团董事长吴晞等社会各界嘉宾也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包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生代表在内,来自社会各界约200多人,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汇聚一堂,以清华美院特有的方式,用作品献礼,为祖国庆生。
嘉宾观看展览
嘉宾观看展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自创建之日,国家即为当时这所唯一具有独立建制的高等设计艺术院校,提出了明确的办学方针:培养精通专业知识,掌握熟练技能,全心全意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的工艺美术设计高级人才。当年曾先后汇集了一批具有深厚学术造诣的艺术大家,如张光宇、庞薰琹、卫天霖、祝大年、张仃、吴冠中、袁运甫等,他们中许多人既从事艺术设计,同时也在美术创作方面卓有成就。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学院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嘉宾观看展览
嘉宾观看展览
本次展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发展为时间线索,以创作成就展的形式,呈现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生及校友的作品300余件,从国家形象、日用民生和专业教育三个方面,梳理了学院的历史与文脉,展示了在不同时期师生与校友为“国家·民生”作出的贡献,以及其他重要的学术成果。
展览现场
为共和国形象赋予了清新、刚健、庄重的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的主要创建者,就已参加政协会徽、国徽、建国瓷、人民英雄纪念碑、三大勋章、元帅服、北京展览馆(原苏联展览馆)、北京饭店、国际博览会中国馆、国家重要活动纪念邮票等重要的国家形象设计工作,遵循“民族形式、大众适用、科学方法”等原则,“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地塑造了一批重要的国家形象设计,为共和国形象赋予了清新、刚健、庄重的内涵。
展览现场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创建以后,师生与校友代表积极投入国庆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装饰与纪念邮票,红旗牌国宾车与检阅车,《大闹天宫》动画设计,BK651、BK652公共汽车造型设计,华生牌台扇,毛主席纪念堂水晶棺及壁画、建筑装饰等与国家形象、民族工业息息相关的设计工作,创造了诸多经典设计与代表产品。例如首都十大建筑,其宏伟壮丽的气势、端庄大方的民族风格及其所凝结的崇高乐观的时代精神,依然是一个时代的光辉典范。
展览现场
中国社会走向改革开放的先声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锐意改革的新时期。除首都机场壁画、领导人专机波音747飞机外观涂装与内饰设计等国家项目之外,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生还参与了许多大型宾馆的室内外装饰艺术设计,北京及全国各地的地铁等重点公共设施的壁画和雕塑设计等。其中,首都国际机场壁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完成的大型公共艺术作品,其所推动的艺术思想解放,被誉为中国社会走向改革开放的先声。
展览现场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诞生了一批经典动画片,张仃创作的《哪吒闹海》打破晚清以来白、胖、圆、呆的娃娃样貌,从海滨渔村的儿童中寻找灵感,创造出英气勃发、坚毅、勇敢的哪吒形象,一个现代中国儿童的理想形象。刘巨德的《夹子救鹿》将佛教意蕴与文学性的情景视觉化。这些动画片美术设计,成为人们走出“文化大革命”思想禁锢的重要标志。
展览现场
视觉传达的社会化、符号化大趋势也在大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陈汉民、王国伦、韩美林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设计了第四套及第五套人民币硬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香港回归专用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志-公路交通禁止标志、中国工商银行标志、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标志、绿色食品标志等作品,生动体现了我国这一时期不断开放并融入国际社会、却又始终保持民族独特性的现代化进程。
展览现场
紧跟时代,影响大众审美
进入新时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视觉传达领域的设计作品始终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一种是国家层面、社会公益层面、商业层面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各个层面均有特色显著的代表作品,如国家最高科技奖章、各类制服、中国福利彩票标志、中国联通标志设计等。
展览现场
另一种是紧贴时代发展的同时保持民族特色的艺术审美,通过信息化传播途径引发社会热议并影响大众审美,这一点在以生肖邮票为代表的邮票设计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老一代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依然活跃在设计舞台上,新一代设计师也在不断涌现。
展览现场
在保持艺术设计学科前瞻性及领先地位的同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大力发展美术学科,组建绘画系、雕塑系。在2010年完成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中,美术学科专业教师完成多件中国画、油画、雕塑作品。2013年至2014年,在文化部、财政部、中国文联主办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以绘画系、雕塑系教师为主体,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承担15项美术创作项目。此外,在中央党校雕塑创作、中央党史办美术创作、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创作、中宣部建党百年美术创作工程等重大美术创作项目中,美术专业教师体现出创作实力,以高水平的艺术创作获得国家及社会声誉。
展览现场
倡导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担当新世纪国家使命
并入清华大学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办学理念进一步拓展,以促进艺术与科学结合为核心,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主张兼容并蓄。
在李政道先生、吴冠中先生的积极倡导下,从2001年开始,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组织每五年一次的“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至今,“艺术与科学”展已成功举办了四届,第五届活动将于2019年11月2日举行。
展览现场
随着科技的发展,主题也愈加丰富多元,并涉及到关于对信息技术、生态文明等更深层次的探索与面向未来的人文思考。2011年9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作为主承办单位的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汇集了当今世界500多位设计师的作品,涉及衣、食、住、行、用等各个领域。此次大展的深远影响还在持续中。从2000年开始,“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作为国际当代艺术的一项重大展览赛事落户于北京,并以双年展的形式每两年在国内不同城市举办,至今已举办10届,逐渐成长为全球最为重要、最具影响力的纤维艺术学术平台之一。
展览现场
随着中国更深度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以及在各专业领域发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一直承担“服务国家”的历史使命,在重要国际活动的综合呈现中展现出中国的文化自信、新世纪的科技水平和设计学科的一流水准。在完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8年残奥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申报、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馆设计、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展现了强大的综合实力。
展览现场
学术出版: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曾在全国范围内的设计学学科设置、专业创立、课程规范方面,发挥过无可替代的推动与引领作用,产生一批有广泛影响力的著作教材与实践成果。
由中央工艺美术科学研究所创办的《工艺美术通讯》和《工艺美术参考资料》是工艺美术内部刊物,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创办的《装饰》是公开发行的工艺美术刊物。《装饰》创刊号的印数是2500册,第2期便激增至20000册,可见当时国内工艺美术界对工艺美术刊物的迫切需求。
展览现场
当时,在文化部的领导下,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专业教师为主组成了工艺美术教材编选组,在一年的时间里连续编写了《图案基础》《工艺美术论文选》《家具工艺》等著作。此外,吴劳撰写的新中国第一本展览设计专著《展览艺术设计》,以及黄能馥撰写的《中国印染史话》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出版物。
改革开放之后,万象更新。1980年,《装饰》在休刊19年后复刊。学院学术专著与教材的出版十分活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以雷圭元、庞薰琹等为代表的一批老艺术家相继推出了《中国图案作法初探》《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等经典著作。随后,一大批中青年教师积极投身于学术研究之中,出版了一系列专业性、实践性的著作与教材。
展览现场
进入新世纪之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学术研究更上层楼。在刊物方面,除《装饰》继承学院学术研究的传统,继续扩大学界影响力之外,还相继创办了《艺术与科学》《清华美术》学术丛书。
新的时代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提出新的要求,面对国家发展的需要,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评估的推动下,学院力争“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Copyright © 2021 艺集网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5495号 备案号: 浙ICP备17035820号-2 高校毕业设计协同创新中心 经营许可证:浙B2—20200904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76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