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开幕的嘉宾合影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为纪念这次伟大的运动,2019年5月1日,艺术家廖真武的个人展览“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民国事城图:廖真武巨幅作品全国美术馆巡展”的首展在济南市美术馆拉开大幕。与此同时,艺术家耗时8年,高四米、长三十米的巨幅油画《民国事城图》也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本次展览由批评家夏可君策划,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元担任学术主持。展览还展出了艺术家探索新材料语言的《民人传》和《车舆记》系列作品,既展现了艺术家廖真武对历史的独立思索,又包含了绘画性的全新突破。
开幕现场
展览的开幕式于5月5日下午在济南市美术馆举行。出席开幕的嘉宾有:山东艺术学院院长王力克,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元,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李振才,天津美术学院教授高岭,中国批评家学会秘书长杨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笑男,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山东美协油画艺委会主任毛岱宗,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平,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岳海涛,山东美术馆党委书记柳延春,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书记刘玉亮,浙江传媒学院教授、策展人杨大伟,山东美协驻会主席团委员孙肖嘉,济南市美术馆副馆长、济南画院副院长徐琳,济南市美术馆副馆长、济南画院副院长张辉,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杨庆义,山东艺术学院教授陈建华,山东艺术学院教授谭智群,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宋齐鸣,上海喜玛拉美术馆副馆长杜曦云,山东女子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张力,曲阜师大美术学院院长李善阳,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刘宁,齐鲁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杨三军,山东大学美研所教授凌晨光,山东美协理论艺委会副主任郑岗,山东油画学会秘书长、山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主任赵军。知名艺术家宋海永、孙逊、赵旸、张新文、杨大鲁等也出席了开幕仪式。
山东艺术学院院长王力克致辞
中国批评家学会秘书长杨卫致辞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岳海涛致辞
艺术家廖真武致答谢辞
展览策展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批评家夏可君主持开幕
廖真武向济南市美术馆捐赠作品,济南市美术馆党委书记刘玉亮(右)接受作品,并向艺术家颁发证书
济南市美术馆副馆长张辉(左)与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副馆长杜曦云交接展览
开幕现场
《民国事城图》描绘了二十世纪前三十年,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以及西南地区几处大城市的生活面貌,以此来展现当时中国人的服饰,建筑,交通工具以及精神的变迁。《民人传》则借鉴老照片,用模糊的绘画语言表现了民国的著名学者,革命家以及普通人的生活。在廖真武看来,二十世纪前三十年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危亡时期,也是中国被迫开放、走向现代化的初步尝试期,正是此时,一大批中国人带着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思想从海外归来,更是有大批仁人志士在艰难求索救国之路。这种浓厚的家国情怀打动了廖真武,也唤起了他对“民国“这一问题的思考。这些都成为他的创作动机,推动着他8年来笔耕不辍。
廖真武《民国事城图》布面油画 400×3000cm 2011-2019年
从事有关历史的绘画创作需要搜集大量的图像资料、研究史实,传统的历史画在尺幅上也比较大,所以这一类创作也是对艺术家的耐心、体力的全方位考验。廖真武于上世纪60年代生于四川,为了这幅巨作,他从2011年开始构思,收集资料、画草图,从2014年开始动笔,2015年前往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材料和绘画语言转换,这期间他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幸运的是他终于在绘画语言上成功地完成了突破。
《民国事城图》局部
据策展人夏可君介绍,除部分小幅油画稿和素描稿外,廖真武还有更多大尺幅的手稿和图片资料没有展出,从这些文献上可以看到艺术家从照片资料到创作草图、从人物和建筑的片段到初步的油画稿、从具象写实到抽象,展示出水墨的色感,把油画材料向水性转化。最终艺术家在这一方巨大的画布上完成了绘画性的创造,成百上千的无名形象汇成一首幽深的史诗。
廖真武《民国事城图》素描稿
廖真武《车舆记》素描稿 纸上铅笔 30×40cm 2011年
张元教授是廖真武创作过程的见证者之一,他认为廖真武绘画作品中体现的个性和时代性,是一名优秀艺术家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他在谈到油画的材料和语言发展时说:“油画这种材料有其特殊的审美价值和审美趣味,它传递出的是一种物质性。在我们熟知的现代艺术大师的作品中,很多都不是简单的油画,画面的物质感和讲究程度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民国事城图》局部
虽然我们一眼就能认出作品中那些著名的建筑,但艺术家并不打算让绘画与历史一一对应。批评家杨卫表示,远观《民国事城图》就像一幅山水长卷,“我们并没有看到里面有多具体的历史,他把历史抽象化,把历史还原成一种感觉、一种历史的印象,而不是文学叙述,这正是视觉艺术的优势,它可以绕开例证而直达感觉”。艺术家把时间加入进去,形象像旧照片那样被斑驳地处理,仿佛隔了一层一百多年的玻璃。
《民国事城图》局部
与传统意义上的历史画不同,艺术家只用黑白两色调和统领全图。浙江传媒学院教授、策展人杨大伟说,廖真武的黑白概念其实接近了人类的灵魂,黑白与生死、与悲喜、与绝望和希望密切相关。黑白也是历史的颜色,人与历史的距离充满未知与想象,人类的历史亦如人生一样难以被彩色定义,因此他说:“人类的历史就是黑白史”。廖真武也保留了这百年的距离,人物和建筑的形象被时间冲洗,那段历史被他用黑白幻化成一场梦。确切地说,艺术家所做的不是“历史画”,但却展现了一种“历史性”。
《民国事城图》局部
20世纪初的民国,对中华民族来说意味深长。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副馆长杜曦云认为,民国是中国现代性转型的起点,“20世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跌宕起伏,无数人为之付出心血,民国作为一个现代化探索的样本,在艺术家灰暗、冰冷、消失的绘画语言中,给当下提出一个问题:面对现代性的起点,我们是选择记忆还是遗忘?”。
《民国事城图》局部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民国事城图》还是《民人传》,民国社会中的每一个典型的个体都被平等地并列,甚至作品的题目都意在突出“民国人”而非“名人”。与以往民国题材的绘画有很大不同,杜曦云说:“廖真武选择了那么多城市,又把三教九流各个行业、各个阶层的人全部表现出来,他试图画出民国的全景”。用策展人夏可君的话说,这是一种“历史的平等”。
廖真武《民人传》·陈寅恪 纸上综合材料 110×100cm 2019年
作品局部
廖真武《民人传》·王国维 纸上综合材料 110×100cm 2019年
作品局部
廖真武《民人传》纸上综合材料 170×85cm 2018年
作品局部
策展人夏可君表示,据他了解,艺术家对作品的思考和修改远未停止,因此每次展览的作品面貌都会不同,《民国事城图》也是一件“带有进行时态的绘画”。他认为,中国的现代性也正在进行,而廖真武用绘画表现民国时期人文历史的现代化变迁,也是一个“用艺术重写现代性”的历程。
展览开幕后,批评家,艺术家和嘉宾参与展览的学术研讨,图为研讨会现场
那段历史离我们越久远,对民国的阐释与想象就愈发丰富;五四运动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都在使人们反思自身所处的族群之过去、当下和未来。廖真武用他的画笔完成对民国历史的个人思考,但艺术之魅力不在于提出一种定义,而正是展览前言艺术家所期望的、观众对历史的多重感知,以唤起更多人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
据悉,“民国事城图——廖真武巨幅作品全国美术馆巡展”的下一站将交棒给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在济南美术馆的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5月17日。 (部分图片由济南市美术馆提供)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Copyright © 2021 艺集网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5495号 备案号: 浙ICP备17035820号-2 高校毕业设计协同创新中心 经营许可证:浙B2—20200904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76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