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俊虎,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北交大张裕钊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兼职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北京林业大学MBA校外导师,天津市政协委员,多次在国内外文化艺术竞赛中担任评委。
其书法作品在“世纪之交——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上获得“全国奖”(最高奖)。也曾在全国电视书法大赛,西泠印社国际篆刻书法展、文汇书法竞赛获奖等;入选全国第五、六、七届书法篆刻展、多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当代书法名家展、当代实力派代表书法家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优秀会员作品展、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国际书法交流展,国际书法双年展,参加“全国书法创作研讨会”、“全国一、二届青年书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天津、石家庄和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香港等地成功举办“封俊虎书法精品展”、“封俊虎草书展”、“封俊虎书法艺术观摩研讨会 ”20余次,参加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当代国际书画名家展——陈传席、封俊虎、谢忝宋”,在香港举办的“津港鄂三人行——封俊虎、李国芬、兰干武书法展”,在北京荣宝斋举办的“翰逸京华——八家书法展”,参与组织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全国质检系统书画赴香港、新加坡展出等。为中共中央党校、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日本、韩国、巴西、马来西亚草堂门、创价学会(SGM)、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院校、研究机构、高端学术论坛、电视台举办文化艺术讲座和学术演讲,其学术观点“用筷子就餐的人群就应该拿起毛笔来”为世人瞩目。
出版有《庚寅回眸——封俊虎艺术心旅》、《当代草书名家——封俊虎》、《封俊虎书心经》、《封俊虎:用心书“心经”》、《吟草——封俊虎书法作品集》、《用筷子就餐的人群就应该拿起毛笔来》、《匠心之美——封俊虎书法精品集》等。
封俊虎:承先贤韵致 领时代新风
文/董敬民
最近一段时间,每当提起笔来,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封俊虎先生,想起他年前在北京枫美术馆所举办的“匠心之美——封俊虎书法精品展”。在这次书展上,展出了封俊虎先生的90余幅力作,留下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他对张裕钊书体的继承与探索。
封俊虎先生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年轻时代就以行草书闻名,其行书植根颜真卿《祭侄文稿》,而草书远承颠张醉素,近范祝允明、王铎,无论是鸿篇巨制还是尺牍寸纸,都能在前人基础上熔铸己意,别开生面。近年来,他又专注于自己的童子功——张裕钊书体,在担任北京交通大学张裕钊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的同时,对张裕钊书法、学术等重要思想进行了系统而深入地研究。
从这次展出的书法来看,封俊虎先生对张裕钊书体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用笔更加流畅。张裕钊在探索形成自己风格时,主要着眼于六朝碑版,对行草的借鉴不多,笔笔中锋的线条虽然沉着有力,但不免有看僵化呆板的嫌疑。启功先生就曾指出,张裕钊用笔“太刻”,也就是针对此点而言。封俊虎先生是写行草出身,在张裕钊书体的继承中,用笔中侧互用,很多笔画的写法都比传统写法简洁实用,应该说是后人学习张裕钊书体时在用笔上的一大突破。
二是结构置换方面更加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在创作过程中,封俊虎先生称得上是结构置换的高手。他的张裕钊书体作品,突破了传统学书意义上的字字都学张裕钊的束缚,无论是《始平公碑》,还是《郑文公碑》,只要能对接得又天衣无缝,风格统一,他就会直接置换过来,使人眼前一亮充满意外惊喜的同时,却又不得不佩服作者对于传统经典字帖信手拈来的熟悉程度。这也难怪,张裕钊就是在六朝碑版的基础上孕育出的,封俊虎先生师其所师,可谓善学。
三是章法更加注重行气。张裕钊字字独立,意守中线,注重每个字之间的笔画呼应,这是馆阁体的影响;封俊虎先生更注意字与字之间的搭配与呼应,在棱角分明的张裕钊书体中时出行草笔意,使整幅字在沉静雄浑的基础上平添了几分灵动。封俊虎先生在继承方面一直重视“以古为新”,在创造方面讲究“意境再造”,这一点在他对张裕钊书体的改造上可见一斑。个人认为,封俊虎先生在书法艺术的探索上,已经走到了时代前列。
四是形式表现更加精细。学书法的人都知道,工具在书法效果的表现上作用巨大,有时甚至还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虽然古代个别书家有“不择纸笔”的美誉,但实际上也只不过是夸张之语而已。故历来书家一直非常重视书法工具的选择,如张裕钊的用纸就常用粉蜡笺,用墨则讲究宿墨以增加墨色层次感等等。和张裕钊相比,封俊虎先生在选择国内精美粉蜡笺的同时,增加了对西方材料学的借鉴,尤其是他所采用的镜框式装潢引领了国内时尚。他的用墨更加大胆。涨墨的使用使得作品中的粗细浓淡的对比更加强烈,展厅效果特别突出。
总起来说,封俊虎先生学书四十余载,现在是在用自己多年来的书学领悟来重新收拾自己的童子功。成绩有目共睹,探索可喜可贺。在此,我们也更加期待,封俊虎先生能有更多的精品问世,以引领国内张裕钊书体的研究与探索更上层楼。
Copyright © 2021 艺集网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5495号 备案号: 浙ICP备17035820号-2 高校毕业设计协同创新中心 经营许可证:浙B2—20200904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76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