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色彩、乡愁的深沉、马戏团的荒诞与欢乐……这是马克·夏加尔绘画的经典主题,在这些画作之中,他构筑了一个充满梦幻和诗意的抒情世界,也感染着每一位观者。
夏加尔1887年生于现属白俄罗斯的维捷布斯克一个犹太人家庭中,家里兄妹众多,甚是穷困。但受到犹太族群基因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使得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成长生活,夏加尔都拥有着平和宽容、积极乐观的性格,这种优秀品质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贯穿于夏加尔的一生,也很明晰地体现在其艺术作品之中——梦幻的色彩、美好的想象和浪漫的基调。
16岁之前他一直在犹太宗教学校里学习犹太传统文化,因为看到同学画素描而被吸引,从而产生了学习绘画的兴趣,后经母亲介绍进入培恩画室,1907年又到圣彼得堡继续求学,夏加尔在此初露才华,其艺术风格也慢慢成型,逐渐探索出了自己的路,并拥有了资助人。在这一时期,《圣经·旧约》、犹太宗教符号等充满象征和隐喻的图案重复出现在其绘画中。不过,一路走来,让他艺术风格最终成熟完备的还是19世纪的世界艺术之都——巴黎。
1910年,夏加尔来到巴黎。此时的巴黎人才荟萃,大师云集。夏加尔在此接触到了前卫诗人和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先锋艺术。这些不同的艺术新风都给予他新的创作灵感,但是始终没有动摇夏加尔的根,即他引以为豪的犹太传统。他自己坦言:“我在生活中的唯一要求,并非努力接近伦勃朗以及其他世界艺术大师,而是努力接近我父辈和祖辈的精神。”他勤奋创作,将犹太精神和家乡风情作为绘画主题,用奇幻的丰富想象建构视觉童话,作品温婉抒情。《七个手指的我》《我和我的村庄》《拉小提琴的人》等,都是这一阶段的作品。虽然因为战争和艺术活动,夏加尔曾在多个国家停留过,但在他心里,法国巴黎是第二故乡。1937年,他正式成为了一位法国公民,在艺术表达上,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卢浮宫等文化元素也逐渐出现在夏加尔描绘故乡题材的绘画之中。
夏加尔一生创作中最受瞩目的3个主题——“爱”“乡愁”和“马戏团”的作品。爱情与乡愁,是夏加尔艺术的基调。如果说爱情是玫瑰的色彩,如花朵般灿烂,那么乡愁便仿佛是土地的色彩,借着回忆的影像,浮现在他的画作之中。在展出的作品中,这位梦幻色彩的缔造者,把强烈浓郁的色彩融入到立体主义的空间构成中。
夏加尔一生都对他的妻子贝拉怀着无限的热爱,在画布上热情洋溢地赞美着这个风情万种的女人。从22岁与夏加尔相识,到57岁去世,美丽的贝拉总是牵着夏加尔的手,在天空和大地间飞翔。“我一打开卧室的窗,就看见蓝天、爱情、鲜花随她一起飘了进来。”夏加尔诗意地回忆起与贝拉结婚前梦幻般的时刻,这也成为他一生有关“爱情”主题的作品中柔情而热烈的本质。默契的爱恋给了夏加尔无尽的灵感,他用直白而纯粹的艺术手法创作了《月亮花束或白色海芋》《灵感》《新娘新郎和天使》等一系列阐释美好而浪漫爱情的作品。而他和贝拉之间的爱,不仅是他们对抗生活困苦的超强能量,即使在贝拉去世后,也持续给予他爱的力量和追求美好的信念。
“马戏团”总是出现在他的作品中。这是一个带有象征意义的主题,它象征着漂流的人生中成员奇特的大家庭的相濡以沫,也反映了身为犹太人的艺术家远离家乡的流浪者情怀。在音乐和杂耍之间,嵌入了艺术家关于爱情与浪漫的想象,将流浪民族、波西米亚式的命运糅合在作品中,带着淡淡的忧愁却焕发着更多欢乐的色彩。35岁时,夏加尔写下了那本可爱的但并非完全属实的自传《我的一生》。他用很大篇幅回忆家乡的房子,描写姐妹们的天真烂漫和叔父们的古怪。虽然家乡贫穷落后,留给夏加尔的却都是美好而温暖的记忆,亦成为其灵感迸发的源泉。
创作于1966年至1972年的《紫罗兰公鸡》尺幅很小,却极为引人注目。在这幅作品中,不仅集齐了夏加尔所喜爱的马戏团、恋人、花束、灵性动物等元素,阐释了他对于爱、故乡浓烈的情感,在色彩上更成就了著名的“夏加尔蓝”。夏加尔温暖的蓝,色彩鲜艳、构图荒诞、梦幻浪漫,既有童话的纯真,又有天堂的神秘。这是一个属于夏加尔的蓝色之梦,一个独一无二的王国,他可以藏身在这里,再也不用四处流浪。
夏加尔对花束的钟情和情感的寄托,也延续在他一生的创作之中。他曾说“生命的终点是一束花”,将自己对人生和生命的态度投射到对花束的日常观察和描摹之中。展览在进入尾声时,精选出了6幅不同的花束画作作为艺术家抵达生命尽头的感悟,亦是展览希望带给观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幸福的世界永远少不了花团锦簇的缤纷色彩,这是他渲染神秘氛围与浪漫气息的元素,更是其永不凋零的艺术人生。
Copyright © 2021 艺集网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5495号 备案号: 浙ICP备17035820号-2 高校毕业设计协同创新中心 经营许可证:浙B2—20200904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76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