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彩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唐代李远所作《翦彩》一诗,道出了剪纸艺术之美。
作为一种原始艺术载体与民间留影,这种镂空艺术总是运用夸张、变形和象征等手法,将关于人物、鸟兽、神祇、文字、器用、鳞介、花木、山水等万事万物的记忆与想象留存在纸间。
这门“刀尖上的艺术”亦是最为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国内目前发现最早的剪纸实物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来自一千五百年前的北朝时期。彼时的剪纸作品刀法洗练、造型精美,技艺已相当精熟。及至隋唐,剪纸艺术日趋繁荣,宋朝开始出现剪纸行业和名家,明清时代则迎来剪纸的高峰。
剪纸艺术也是地域性最鲜明的文化形态之一。其中,在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山西,民间剪纸传统有着悠久的历史,成为北方剪纸中的杰出代表。中阳、静乐、孝义、广灵等剪纸艺术之乡遍布三晋大地,展现着晋文化的广博与深邃,而不同的地域个性和审美观念,又造就了山西各地民间剪纸的丰富面貌。
发源于山西高平的韩山堂剪纸,属晋东南剪纸一派,以表现图腾祭祀和民俗文化为特色。韩山堂创始于清朝咸丰年间,开创者为山西韩王山一位武姓道人,此公自幼学习祝由科(古时治病十三科中的一科),以祭祀剪纸为业。百余年来,韩山堂一派以师徒授艺方式传承剪纸技艺,而今已至第六代。
第五代传承人张永忠,被称为是将韩山堂剪纸发扬光大者。张永忠在1968年诞生于一个造纸世家,与纸有着不解之缘。据说其三四岁在纸坊玩耍嬉戏时,便能将废弃纸片撕出花鸟、虫鱼等形状;七八岁起跟随韩山堂第四代传承人李保英研习剪纸技艺,至今已四十多年。
“现代剪纸要像中国写意画一样,由心而发,即使剪相同的图案,每次剪的也都不一样,都是再创造。”正如其所言,张永忠先生剪纸从不打底图,入眼即剪,一气呵成。他将晋东南地区的文化遗产与生活日常作为灵感之泉,把所见所想加以揣摩提炼,绘制于心,剪之于手。其作品被评价为“胸有锦绣、剪走龙蛇、大气雄浑、独树一帜”,既有北派的豪放粗犷与朴拙,又有南派的细腻精巧与秀丽;手法娴熟遒劲,刚柔相济;题材宽广,无所不能剪。
文化学者冯骥才先生、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先生等,都曾对这极富想象力和民间文化内涵的“张氏剪纸”赞叹不已。而近日,若步入紫竹院公园行宫,便能亲睹韩山堂剪纸的风采。在这里,“大道至剪——张永忠师徒剪纸艺术展”正展出以张永忠作品为主体的一百余件套剪纸作品。作品以五个主题板块分布于古建群中的五间屋内,让人得以领略第三至六代韩山堂剪纸传承人的剪纸艺术成就。
古朴的展厅内,时而可见太行民居、乡间社火、民间传说、戏曲民谣等民俗事象鲜活欲动,时而又见神祇、萨满、抓髻娃娃等图腾形象神形俱妙,亦能见到不少作品或表达生活感知、或抒发家国情怀,流露着人文色彩。
无论是精巧纸片,还是巨幅长卷,都在艺术家的妙手神剪之下生机跃然。张永忠创作的一批“山西风情剪纸歌谣组画”尤其引人注目。这些组作以“人生谣”“四季调”“祈福乐”“闹元宵”“三晋颂”等为题,将充满烟火气的民间歌谣与活泼生动的剪纸作品相融于长卷,放眼观去气象宏大,细细品赏则又能发现个中意趣。
“剪纸艺术家张永忠以及他的作品成就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研究个案,他的剪纸创造不仅保留了原生态剪纸的内涵和特征,还同时具备了强烈的现代创作意识,显示出民间艺术家极强的创造和转化能力。”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国美术馆副研究员杨婧女士评价道。
“他可自由驾驭多重剪纸艺术风格,或循迹画像石刻之古拙质朴,或现木刻版画之刀锋趣味,在传统和现代的艺术语言之间穿梭往来;剪纸形式也甚为多元,以剪纸入画,取法传统书画的布局章法,大胆留白又结合自由书体,形式妙不可言;内容和题材上则拓宽了剪纸的界域,既关注自然也关照现实,透溢出乐观向上的生活智慧和人生态度,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剪纸艺术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三年后又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蕴藏着原始动力的民间艺术,始终与历史文化深度相连。此次展览中,除了静态展示之外,艺术家本人也将进行多场次的现场导览、讲座和剪纸技艺演示,展开直观生动的“非遗文化课堂”。
“策划非遗类的展览最直接的意义在于,向普通民众展示和传播传统民间技艺的艺术魅力,以及他们在今天是以怎样的方式延续着活态传承,并且这种传承是创造中的传承,而不仅仅是保护性传承。展览传播本身就是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方式。”杨婧女士表示,“张永忠和他所代表的韩山堂剪纸是一个异常生动的,同时又具有美学、民俗学、宗教学和人类学研究意义的研究案例。而中国的民间可能还隐藏着很多这样的天才,他们在今天需要大众的关注、学术力量的介入以及媒体的聚焦等等。民间艺术生存的土壤已经逐步消失和退化,如果它在今天能有新的转机和发展,一定要有外部力量的参与和介入。”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选址文保建筑紫竹院公园行宫(原明代万寿寺下院,清乾隆年间修为行宫)。典雅端庄、闲静怡人的园林式古建群,与意蕴古朴的剪纸艺术气韵互通、相得益彰。流传至现今的传统文化之美,在移步易景之间,悠然流转,拂漾人心。
Copyright © 2021 艺集网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5495号 备案号: 浙ICP备17035820号-2 高校毕业设计协同创新中心 经营许可证:浙B2—20200904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76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