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集网 (ARTUNS) | 从凯斯·哈林到斯科特——纽约市公共艺术60年的变化 | 0°设计

从凯斯·哈林到斯科特——纽约市公共艺术60年的变化

0°设计

发布时间:2020-07-21

1982年凯斯·哈林(Keith Haring)为公共艺术基金会(Public Art Fund)制作的数字作品---“Messages to the Public”(图片来源:詹妮·迪克森(Jane Dickson),项目发起人和动画师/纽约公共艺术基金会)

纽约,是一座拥有着世界顶级博物馆和画廊的城市,但有许多最著名的实验性艺术作品都是在这些空间的墙外首次展出的。从1960年代到现在,纽约的公共艺术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乃至再创造,就连展示地点也发生了多样化的改变。公共艺术基金会(Public Art Fund)的总监兼首席策展人尼古拉斯•鲍姆(Nicholas Baume)以及非营利组织More Art的执行董事兼首席策展人米卡埃拉·马丁加尼(Micaela Martegani)进行了交流,梳理了这座城市在近60年中一些最重要的公共艺术品。

20世纪60年代

从1960年代到今天,公共艺术经历了“一系列根本性的变化”。纵观历史,公共艺术由国家性的纪念碑所主导,被先锋派艺术所排斥。鲍姆说道:“这样做从根本上改写了我们所认识的公共艺术。”这种变化一个尤为关键的例子是1967年在纽约举办的“环境中的雕塑”(Sculpture in Environment)群展。该展览是由纽约市公园部门组织,多丽丝·弗里德曼(Doris Freedman)女士策划的,她曾担任该部门文化事务主管,并在1977年创建了公共艺术基金会。

该展览包括艺术家托尼•罗森塔尔(Tony Rosenthal)的立方体雕塑《阿拉莫(Alamo)》,此雕塑现仍在艾斯特广场展出。鲍姆说:“这件作品是一个激进的先例,它让我们重新思考了在城市空间背景下进行公共艺术创造意味着什么。”他还补充道,克拉斯·欧登柏格(Claes Oldenburg)的作品也同样精彩,在中央公园内一个挖空又重新填补了一个深洞,并命名为《温和的市民纪念碑(Placid Civic Monument)》。这件作品代表了“艺术家将作品延伸到博物馆之外的野心,甚至他们思考艺术的方式也摆脱了自己工作室的局限”。

托尼·罗森塔尔(Tony Rosenthal)的雕塑阿拉莫(Alamo)现在位于纽约的艾斯特广场(Astor Place)。(图片来源:詹森·斯尼斯(JASON SZENES)/ EPA-EFE / SHUTTERSTOCK。 ©2020托尼·罗森塔尔财产/由艺术家权利协会(ARS)许可) 

20世纪70年代

鲍姆认为1970年代是全球公共艺术最激动人心的时期之一。他说:“当时,艺术家经常在没有任何官方授权的情况下,就开始行动了。”在纽约,他们利用废弃的地方。根据鲍姆的描述,戈登·马塔-克拉克( Gordon Matta-Clark)的《一日尽头》(Day’s End,1975年)是当时最重要的公共艺术品之一。他在纽约52号码头的一个仓库的墙壁上凿了一个巨大的洞。这一作品的出现引起了当时在切尔西码头附近坐船游行的LGBT社区成员们的关注。

菲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Felix Gonzalez-Torres)1989年的《无题》(Untitled)©(图片来源:FELIX GONZALEZ-TORRES /FELIX GONZALEZ-TORRES基金会和纽约公共艺术基金会)

20世纪80年代

1980年代所呈现的公共艺术品是公共艺术基金会的“重大精髓作品系列”之一,用鲍姆的话来说,这一系列作品就是要“传递信息给公众”。十年中,芭芭拉·克鲁格(Barbara Kruger)、游击队女孩(Guerrilla Girls)、大卫·沃纳洛维奇(David Wojnarowicz)、安德里安·派普(Adrian Piper)、珍妮·霍尔泽(Jenny Holzer)、凯斯·哈林(Keith Haring)、马撒·罗斯勒(Martha Rosler)、理查德·普林斯(Richard Prince)和阿法瓦多·加尔(Alfredo Jaar)等艺术家在时代广场的一块LED屏幕上投影了各种各样的数字影像和信息,借此表达大量社会和政治问题。鲍姆认为1980年代的公共艺术的特点是“能广泛地直接表现重大社会问题”。

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Felix Gonzalez-Torres)在1989年创作的《无名》就是其中之一。在石墙暴乱(Stonewall Riot)20周年之际,此作品在石墙酒吧对面的谢里登广场(Sheridan Square)上展出。该作品是一个带有白色文字的黑色广告牌,它上面写着尖锐的文字。这个广告牌在1999年和2019年又被重新安装展出。

芭芭拉·克鲁格(Barbara Kruger)在1997年用乙烯基包装的纽约市公共汽车—公共汽车(Bus)。(图片来源:玛丽安·哈德斯(Marian Harders)/公共艺术基金会)

1990年代

从1990年开始,有很多艺术家将汽车的广告栏用作公共艺术品的载体。鲍姆表示:“这个十年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作品与社会的持续联系”,并且“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也在公众的心中获得了一席之地”。此期间的公共艺术基金会杰出的作品分别有:芭芭拉·克鲁格(Barbara Kruger)的《公共汽车》(Bus,1997年),这件作品是一个用文字覆盖的40英尺长的大巴车;梅尔文·爱德华兹(Melvin Edwards)的不锈钢雕塑《明天的风》(Tomorrow's Wind,1991年)位于多丽丝·弗里德曼广场(Doris Freedman Plaza); 以及瑞秋·怀特里德(Rachel Whiteread)的《水塔》(Water Tower 1998年),现在属于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藏品之一。该作品是由一个树脂铸成的巨大的水塔安装在纽约SoHo的屋顶上。鲍姆认为,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在“传统上与男性艺术家有关”的大型公共雕塑领域中出现了“一些真正有力量的女性声音”。

萨拉•斯茨(Sarah Sze)在2006年的作品—《角落情节》(Corner Plot)(图片来源:该艺术家,公共艺术基金会,和Marianne Boesky画廊) 

21世纪初

新世纪的伟大雕塑作品也层出不穷。在洛克菲勒中心,公共艺术基金会展出了杰夫·昆斯(Jeff Koons)和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的巨作。基金会的其他大型项目还包括萨拉•斯茨(Sarah Sze)的《角落情节》(Corner Plot,2006年),该作品是一个在多丽丝·弗里德曼广场(Doris Freedman Plaza)中被大地吞没的建筑物,还有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2008年的作品--《纽约市瀑布》(The New York City Waterfalls)。鲍姆认为,这四个分布在城市各处的人造瀑布“每个都与周围的环境产生了不同的共鸣”。除了由公共艺术基金会所举办的项目,克里斯托和娜·克劳德(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的作品《大门》(The Gate)也映入了人们的眼帘,该作品2005年在中央公园由7,503块面料板组成。根据鲍姆的说法,这十年内,通过媒体报道和机构支持,纽约培养了一大批喜爱公共艺术的观众。“媒体和这些机构的存在也提供给人们艺术教育和艺术氛围,让人们期待着公共艺术能融入纽约市的骨血,更何况艺术家也一直在丰富纽约的文化景观。”

公共艺术基金在纽约哥伦布环岛(Columbus Circle)举办,由西野达(Tatzu Nishi)在2012年创造的《发现哥伦布》Discovering Columbus。(图片来源:汤姆·珀尔(TOM POWEL) /公共艺术基金会)

21世纪10年代

鲍姆对近几年的状况侃侃而谈:“任何主要的公共空间、公园和设施都应有公共艺术品”,这个概念已经成为现实。总督岛(Governor’s Island),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布鲁克林大桥公园(Brooklyn Bridge Park)以及纽约的更多地方,现在经常定期向公众开放展览。鲍姆解释说,公共艺术品在人们的心中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曾被认为是“不被政府所认可”的艺术相比,人们已拥有完全不同的心态。 他说:“这些地方一旦没有了公共艺术的元素,对公众来说都是不敢想象的。这真实体现着市民对公共艺术价值和作用的巨大认可。”

西蒙·阿蒂(Shimon Attie)于2017年的作品《守夜人》(Night Watch)(图片来源:More Are)

鲍姆认为,过去十年中公共艺术基金会最重要的一些项目有:西野达(Tatzu Nishi)在2012年创作的《发现哥伦布》(Discovering Columbus),2011年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的作品展览以及2019年的西阿·阿玛雅尼(Siah Armajani)的建筑结构展—《树上的桥》(Bridge Over Tree)。 在2010年代广受好评的公共艺术品中,由非营利组织创意时代(Creative Time)在布鲁克林的多米诺糖厂(Domino Sugar Factory)展出的卡拉·沃克(Kara Walker)于2014年雕刻的作品《微妙》(A Subtlety)也十分具有纪念意义。

由More Art组织的艺术作品展览还包括克日什托夫·沃迪奇科(Krzysztof Wodiczko)在2012年创作的《亚伯拉罕·林肯:退伍军人项目》(Abraham Lincoln:War Veteran Project)。这是一尊在联合广场(Union Square)展出的雕像,表现出战争带给心理和情感冲突的代价。安德里亚·马斯特罗维托(Andrea Mastrovito)在2017年拍摄的电影项目《NYsferatu》,通过布莱姆·斯托克(Bram Stoker)的吸血鬼小说《德库拉》来审视仇外心理;以及西蒙·阿提(Shimon Attie)的2018年无声电影《守夜人》(Night Watch),该电影讲述了寻求庇护者在纽约的经历,并在一艘穿越哈德逊河、东河(East River)和五个行政区海岸的驳船上放映。马丁加尼(Martegani)说:“与其他公共艺术项目一样,《守夜人》所体现的力量在于艺术家把不成熟的原始事物展现出魅力而富有诗意的结果。”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Copyright © 2021 艺集网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5495号 备案号: 浙ICP备17035820号-2 高校毕业设计协同创新中心 经营许可证:浙B2—20200904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76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