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集网 (ARTUNS) | 待到春暖花开,与你相约画家笔下的北京风情! | 木羊样Y

待到春暖花开,与你相约画家笔下的北京风情!

木羊样Y

发布时间:2020-03-17

张光宇等,北京之春,现代壁画,200×450cm,1960年

文/冯宇

透过北平看北京,这些地方你去过了吗?

2020年新春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席卷全国。单位停工,学校停课,人们不再走亲访友,不再出游度假;每日新增病例起起落落,人们的内心也上上下下;复工的日期也无法预测,人民在焦虑中等待着。我的第一份工作是1994年在东方油画艺术厅上班,这几乎是北京最早的一家画廊,在那时合作的名单里,直到现在依然活跃在人们视野中的艺术家,差不多就是经典的代表了。从画廊到拍卖行再到如今的艺术机构——势象空间,我一直从事着20世纪老一辈艺术的资料整理和市场工作,一些艺术家与他们在世时就比较熟络,一些则是通过后人的接触慢慢熟悉,从人品到艺品的了解,让我对他们崇敬……

工作让人充实,让时间不再缓慢。就着手边仅有的资源——一台工作电脑和一摞画册,我开始认真研读,在此期间,有疑惑就寻证,有发现就分享。其中比较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就是很多艺术家对同一地方、同一景物或同类人群进行写生描绘,尽管年代不同、角度不同、材质不同、表现手法不同,但我看到他们相同的严谨态度、和对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看到这一幅幅风景作品,我对宗其香之子宗海平先生说:这么美的风景,好想去看看!海平先生立刻回复:等疫情过去,我们陪你看!

等疫情过去,我们相约去看看!

1. 北海公园

张光宇和祝大年是同事,从中央美术学院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光宇以设计见长,祝大年则是现代壁画的名家。

195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张光宇、祝大年等人组成的壁画工作室接到任务,为钓鱼台迎宾馆大厅绘制一幅大型壁画《北京之春》,作为1960年“五一”劳动节的国家献礼。画面中中国传统泥塑、花瓶、花朵、风筝、游船等有序置放,远处京城名胜故宫角楼、白塔寺、天坛,以及十大建筑中国美术馆、民族文化宫等一一呈现,一幅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一派祥和的北京之春。

李瑞年,北海公园,布面油画,53.5×55cm,1955年

宋步云,北海船坞,布面油画,32×41.5cm,1960年代

有几位老艺术家,总爱描绘家附近的景色。李瑞年画北海公园,宗其香画团结湖公园,古元画玉渊潭公园。如果他们这类题材的作品集中举办个展览,将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北海公园》《北海船坞》,创作时间相差近10年,一幅盛夏,一幅暮秋,从远处白塔来看,作者角度近似,只是远近不同罢了。

李瑞年的作品永远是安静的,即使画面有人物,有动态,但也是一首安静的抒情诗。宋步云作品多有人物出现,哪怕寥寥几笔勾勒几个人物,画面立刻鲜活起来,立刻有了生命气息。

对于两位同年出生,不同的留学经历,相同的对于艺术执着的追求和对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卓越贡献,李瑞年和宋步云都应该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

一直认为,祝大年的风景作品,如仙境,如世外桃源。看《北海》:蓝天白云,亭轩庙宇,水中倒影,荷叶婷婷,令人神往。

祝大年,北海,工笔重彩,84×120cm,1980年代

2. 雍和宫

1946年,徐悲鸿创建国立北平艺专,孙宗慰、宗其香应邀从重庆来到北平,担任学校任课老师。他们既是师兄弟又是同事,感情笃深,经常在一起作画。

这两幅《雍和宫》即是相约写生作品。蓝天红墙,琉璃青瓦,佛教圣地,庄严肃穆。据宗其香之子宗海平透露,当日孙宗慰、宗其香结束绘画,每人讨要了小佛头,丰收而归。

孙宗慰,雍和宫,布面油画,45×33cm,1947年

宗其香,雍和宫,纸本彩墨,23.5×26.5cm,1947年

3. 故宫角楼

故宫角楼,又称九脊殿。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建筑艺术于一身,比例谐调,檐角秀丽,造型玲珑,成为紫禁城的标志。艺术家都是慧眼识珠。

孙宗慰和宗其香两幅作品创作年代相同,但取景角度、距离远近不同,开阔的视野下,角楼全貌呈现。

孙宗慰,北平角楼,布面油画,30.5×40cm,1947年

宗其香,故宫角楼,纸本彩墨,23.5×26.5cm,1947年  

张安治则在树干枝桠间,窥得其容貌。

位于北长街北口西侧的佛教协会,是罗尔纯在90年代经常去的地方。出来向右就可看见绚丽的角楼,白雪覆盖的角楼更有一番神韵,更能吸引画家将她定格。

从几幅作品中,半个世纪以来的故宫角楼可见一斑。优秀的绘画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也是一部记录历史变迁的画卷。

张安治,故宫角楼,纸本水彩,29×38.5cm,1950年代

罗尔纯,故宫春雪,布面油画,74×82cm,1995年

4. 北海团城

北海团城,和故宫角楼遥遥相望。团城白皮松,又称“白袍将军”,距今已有八百年的历史,它屹立在这团城之上,见证古都荣辱兴衰,也尽展身姿,让游人观赏,让画家描画。

孙宗慰、宋步云和吴冠中笔下的白皮松,角度几乎一样,画面正中央都是高大耸立的树干,根基之上又分三枝,呈三足鼎立之势,稳健中的平衡美。

孙宗慰、吴冠中作品画面是静态的,迎着朝阳,静默无声,宋步云所描绘的是雪后的景象:苍松之上雪未消融,人们赏雪赏景,阳光闪耀在树叶间,又是一个丰年!

孙宗慰,北海团城上的白皮松,纸本水彩,36.8×32.3cm,1948年

宋步云, 团城之冬,布面油画,56×46cm,1950年代

吴冠中,北京团城,纸板油画,34×26cm,1963年

5. 天安门

天安门是中国人心中的圣地。老百姓爱在这里拍照留念,艺术家则用画笔表达崇敬。选取宗其香、戴泽两幅作品的角度都是自东向西,纵深感让画面一直延伸,视觉上磅礴大气,沉稳的红色,天空、水面的蓝色,使画面纯净透亮。

宗其香,天安门,纸本水彩,29×38.5cm,1954年

戴泽,长安街与金水桥,纸本彩墨,22×43cm,1959年

长安街是北京城的中心轴,是中国人心中的天平。长安街原有东西两座牌楼,分别位于东单路口和西单路口,建于1652年,拆于1954年,前后300多年的历史。

吴作人和宗其香描绘的均是东长安街牌楼,画面右前方的建筑为今日北京饭店老楼,由此可见两人取景角度基本相同,只是一幅送往一幅迎来。宗其香是夜景表现,天安门上空烟花乍现,人们手牵手,奔跑而去,作者是否也是和家人手拉手紧跟其后?

宗其香,到天安门去,纸本水墨,38×52.5cm,1953年

吴作人则是表现冬日雪景,路面积雪尚未消融,行人马车、汽车、摩托车各行其道,铲雪的人、喷涌的浓烟以及泛黄的地面,是这个城市的温暖。这幅作品应该绘于1954年年初,牌楼于同年8月拆除,不知作者是否提前知晓这信息,这也许是最后的记录和留恋。

50年代初,朝花出版者(现人民美术出版社)组织一批中坚力量描绘京城12景结集出版,这便是其中一幅。如今,这处京城景观只能在史料和作品上去感知了。

吴作人,东长安街牌楼,布面油画,60×80cm,1954年

什刹海

进入50年代,祖国建设日新月异,人们生活丰富多彩。国家号召“锻炼身体建设祖国”。什刹海露天游泳池是大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湛蓝的天空,如织的人流,多彩的泳装,积极健康的姿态,无不昭示新中国朝气蓬勃、欣欣向荣。

作者位于一角,记录着这温馨的时代画面。宋步云1949年因某种原因,不得不离开他参与筹建的北平艺专。他没有消极,从50年代开始,走遍京城各个角落,描绘京城风情风景。百度搜索“您还记得当年的什刹海游泳池吗?”,众多历史照片里这幅作品赫然其中。

宗其香多幅作品表现什刹海游泳池,他画喧闹的游泳场景,也画寂静无声的场面。如今泳池不复存在,但它一定是很多人心中温暖的记忆。

宋步云,什刹海游泳场,布面油画,89.1×115.7cm,1950年代

宗其香,什刹海游泳池,纸本彩墨,30×41cm,1954年

宗其香,什刹海游泳池,纸本彩墨,29×38cm,1954年

颐和园

50年代末,古元经历了“反右”“大跃进”后,一度迷茫。1962年,他创作了水彩作品《玉带桥》,水色淋漓,明净纯粹。随即又创作了水印木刻《玉带桥》,这是古元版画作品的经典之作。盛夏时节,荷叶田田,这座在颐和园里屹立百年的的古桥依然优美、沉着。而古元心中的“桥”呢?

古元,玉带桥,水印木刻,28×32cm,1962年

古元,玉带桥,纸本水彩,29.5×39.5cm,1962年

同样,这个问题也一直横亘在宋步云心中。在创建国立北平艺专初期,宋步云为校址和职工宿舍尽心尽力,四处奔波。吴作人和宋步云被称作悲鸿先生的“左膀右臂式的得力助手”,吴作人主抓业务,宋步云主抓行政管理。

1953年徐悲鸿离世,同年宋步云创作《玉带桥》。画面中,玉带桥像一座脊梁,历经风霜,毅然坚固,作者以微仰的视角,透过桥身和桥洞,看向更远的天空,更美的景色,也许还有更美好的未来。

宋步云,玉带桥,布面油画,46.3×56.4cm,1953年

8. 天坛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将北京明信片化的艺术家,当属宋步云、宗其香和戴泽了。三幅天坛,分别作于1960、1970和1980年代,十年又十年,风风雨雨中走来,天坛建立距今整整600年。它由祭祀的场地,慢慢演变为中华的象征,建筑的典范,美学的楷模,画家的素材。三位艺术家用不同角度,不同材质,来描绘这一宏伟圣殿。

宋步云,天坛,布面油画,31.5×41.5cm,1960年代

戴泽,天坛,布面油画,40×53cm,1972年

宗其香,天坛祈年殿,纸本彩墨,31.5×41.5cm,1983年

滑冰场

国立北平艺专成立以后,部分教职工有个共同的爱好,就是滑冰。

萧淑芳女士最为活跃。萧先生在1930年代获过华北地区花样女子滑冰的冠军。那时的冬天是极冷的,美院的院子里泼上水,就是冰场了。

那时在北海公园、中山公园也都有了正规的滑冰场。教师们滑冰,也画滑冰的场景,那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也因此留下一幅幅精彩的作品。

1947年,北平艺专教师在北海滑冰。左一为宗其香,左三为萧淑芳,左四为康寿山,左五为叶浅予,右一为李桦

1930年报纸所登萧淑芳滑冰像

艾中信,滑冰,布面油画,71×88cm,1946年

孙宗慰,溜冰场,布面油画,88×65cm,1947年

萧淑芳,北海溜冰,布面油画,60×81cm,1954年

李瑞年,什刹海冬天,布面油画,81×65cm,1978年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Copyright © 2021 艺集网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5495号 备案号: 浙ICP备17035820号-2 高校毕业设计协同创新中心 经营许可证:浙B2—20200904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76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