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海报
2019年8月10日,北京艾米李画廊王鉴为新作展——“本自具足”正式开幕。展览以艺术家王鉴为最新完成的绘画作品“本自具足”系列为主,辅以其最新创作的汝瓷雕塑和书法作品。
“本自具足”出自六祖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我们每个人的内在都是完满具足的,“我”即宇宙——“我”带着时空而来,万物也因此而生。
艺术家王鉴为与画廊负责人艾米李
在新作中,王鉴为彻底丢掉了中国传统水墨的表现方式,去掉了“笔墨”,以平涂和“硬边”的结合营造了不同的空间和场域。这位深受中国书法和太极影响的艺术家正在将中国传统文化内化,延续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文脉,并结合当代视觉经验,来表达中国水墨的内核与精神。
王鉴为个展“本自具足”开幕现场
王鉴为和参加画展嘉宾一起讨论
“游于造物——王鉴为个展”展览现场
在此前的6月15至7月28日,“游于造物——王鉴为个展”在台湾大象艺术空间举行,展览引发台湾地区观众的共鸣与对话,台湾《大成报》形容该展览“如苍穹之水席卷而来”,透过其水墨艺术的苍穹无垠,挖掘心灵的崭新泉源与活力。
2017年,艾米李画廊首次举办王鉴为个展“天一生水”。那是王鉴为新的绘画风格的第一次完整呈现,那批作品有别于西方绘画,也与传统中国画的气质截然不同。他在当时称,展览是“第一次拿出自己真正满意的作品”。“以前的画都是在别人的体系里,现在的创作虽然稚嫩,但都是自己内心生长出来的,并且可以看到它在未来的成长空间。”
万物通元-纸本水墨、丙烯、铅笔162×104cm-2019
今年,王鉴为携新作再次亮相。在这批作品中,他将练习书法和太极的感悟内化其中,结合当代化的艺术表达语言和方式,在强调中国画“以形写意”美学特征的同时,通过简化的视觉形象,提炼、转译传统绘画元素,形成自我的图像、符号或意义,创造出其独一无二的艺术语言。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评论家赵力将其创作解读为“以自我的符号化去解释历史传统符号,从而产生了某种古朴厚重的历史性意义”。
在此种转化下,他的画面形成或直、或方、或婉转、或曲折、或圆融的几何形体,在流动的图式中形成了一种兼具文脉气韵和现代感的画面结构。王鉴为表示,“我现在‘浪费’在技法上的精力越来越少,但我的画面反而越来越单纯、干净。画面的气场、意境,比早期更为丰富。”
无穷之门-纸本水墨、丙烯、铅笔162×104cm-2018
王鉴为一直致力于在作品中描绘一个与现实平行的精神世界。他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抽离出“佛”和“云”的形象,形成“佛坐云”,它们反复出现在不同的场域中。“佛坐云”虽然在形式和内涵有某种依附心理,但又不局限于此。“佛”代表众生、万物与个人;而“云”寓意为气,是“近道之物”,为道的显化,两者并存于天地之间。
游于造物之六--纸本水墨、丙烯、铅笔416×204cm--2019
游于造物之五--纸本水墨、丙烯、铅笔104×204cm-2019
王鉴为表示,“道”可以理解为一种宇宙能量,万物都来自于“道”。“道”远存于先天之上,近存于一心之内。“本自具足”系列就是要表达“自我”与“万物”,人与整个宇宙乃至多重宇宙之间的关系。他用当代化的视觉语言来呈现中国人的宇宙观和世界观,以诗歌一般的图像来表达人类的哲思。
透过绘画,王鉴为表达了自己的哲学观和宇宙观,既与中国道家思想相应,又与西方科学暗合,同时在视觉与艺术语言上亦能显现他个人与其所处时代。他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即艺术语言与人生智慧、意识空间以及能量呈现的结合,是可以在二维空间中实现的,而中国人最能意会却难以言传的“意象”和“精神”,以及中国人的浪漫和逍遥,也被艺术家赋予了全新的表达方式。
展厅现场
嘉宾观展
如评论家西南淨山所说,王鉴为最终画出了他一直流连忘返的精神世界——各种不同要素的多元共存,以及在“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时空中发生的交感作用,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天人合一”。
这些画面从单纯的视觉角度来看,由很多的空间组成,画面充满隐喻和哲思,对于观者而言,可说是全然陌生的视觉体验。王鉴为希望,观者能从其作品中感受一个体验的通道。在他看来:人们应该由过度的“向外”找寻转向“向内”的探索,感知自我与宇宙之间的连接,提升自我的维度。不仅能让观众感受到“自我”能量的迸发,还可以遇见“另一个自己”,开启全新的维度。
Copyright © 2021 艺集网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5495号 备案号: 浙ICP备17035820号-2 高校毕业设计协同创新中心 经营许可证:浙B2—20200904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76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