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自明清以后,文人画则成为主流,对中国画笔墨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文人画的最大缺点是逐渐远离了社会生活,写实能力的不发达,极大地妨碍了整个中国画向现代形态的过渡。徐悲鸿先生对中国画改革曾明确地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画家赵宝华先生就是有着深厚的传统功底,遵循“外师造化”的现实主义原则,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使用传统的笔墨技法巧妙地结合造化而推陈出新的一位画坛奇葩。
赵宝华先生的绘画创作属于重彩工笔和写实的范畴,面对纷繁的客观世界,进行了因心造境的取舍和重构,颇能触动观者敏感的思绪。他的写实意识反映在作品上,是整体造型的严谨和微观结构的丰富和谐。善于捕捉平凡感人的瞬间去阐发悠然意远的感受。其审美视角的独特,表现在对生活情境的摄取和物象的经营裁构上;或将微观的小景与宏观的背景相结合,如《松鹤延年》、《云龙》等构图;或将具体而微的细部情节置于特定的场景之中,如《文案虫趣》、《丰收太平》等;或从荒山乱石、杂花野卉的生态感觉中提取富于形式意蕴的内容,如《双狮图》、《芦苇双蟹》等,从而使具体与虚幻,笔墨条缕与色彩结构,真实的生命个体与广阔的虚拟空间富有匠心地整合为一,如石涛所谓众相“化一而成氤氲”,融洽而充满生机,在平衡祥和的秩序中,引发对自然的冥想和对生命的礼赞。
赵宝华先生十分善于把握细微肌理的描写,如马的鬃鬣、鸟的羽毛、树干的皱褶、枯荷的纹脉、草虫的纹斑节肢等,无不合乎自然之造化,十分细密精致,但不板不腻,在显示心手运作过程和时间流变痕迹的同时,表现出律动的意绪。无论是雄鹰兀立于古柏枝头的《鹰扬万里高》,还是花团锦簇美酒肥鳌的《和谐图》;或是喜鹊嬉闹于梅枝之上的《喜上眉头》;或是灵兽攀援于仙林之间的《白猿献寿》,都会使主体的情感在笔意形态、色墨关系、节令气氛和远近分合中飘溢而出,通过视觉观感深入到每一个读者的内心,让他们感受到自然的回声和天籁的悠鸣。
艺术贵在有感而发,赵宝华先生以情观景、以理观景、以心观景,用强烈的感情去感受生活,抓住事物形色的常理和本质特征,高度的归纳提炼,从而寻得笔墨的幻化。与当前图解玄奥哲理,骇人的狂野怪诞,妖媚浅薄的形象炫示等等类型相异趣。赵宝华先生正是运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段,使绘画创作具有了强烈的中华民族风格和中国气派,并深深地触动、震撼着观者的心灵。
Copyright © 2021 艺集网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5495号 备案号: 浙ICP备17035820号-2 高校毕业设计协同创新中心 经营许可证:浙B2—20200904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76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