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占领艺术版块新的“制高点”?
2004年,当意大利的常青画廊决定在北京开设空间时,它的想法更多地是以亚洲作为平台,输出欧洲的重要艺术家。然而这一布局很快有了改变:从关注国际重要的艺术家,到关注中国当代的重要艺术家,常青画廊逐渐建立起了一个深度交流的平台与窗口。当国外的许多画廊纷纷撤退,常青画廊却在中国的本土慢慢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从去年画廊参与举办的“不在图像中行动”,到现在正在上演的“艾未未个展”,这种深入中国的“本土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与常青画廊、香格纳画廊这样的国外机构逐渐深入“本土”的趋势相对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内画廊有了走出去的布局。比如唐人、站台在香港设立空间,北京现在即将在美国设立的空间等。
对于已经步入十年的画廊来说,除了关注本土与当下,新的艺术价值的引入与输出也变得非常重要,比如十年间,国内画廊引进的西方重要艺术家的展览。而更重要的是,画廊帮中国艺术家在国外的美术馆系统,双年展系统等举办的展览与推广。通过这些方式完成与国际的对接。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输出其艺术的价值,确立画廊自身在学术上的地位。
当下看来,许多画廊已经有了主动输出中国当代艺术价值的做法。比如AYE画廊持续两年参加瑞士巴塞尔艺博会,分别带去的季大纯以及刘炜的艺术项目,向西方呈现了不一样的中国当代艺术面貌。“即使现在,西方在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认识上还停留在政治波普的阶段,对于更加丰富的中国当代艺术创作面貌,很多人都还很陌生。”晏青谈到:“今后,画廊除了进一步推广本土的重要当代艺术家之外,也会考虑引进一些国外的艺术家展览。加强彼此交流的同时,也为不同的藏家带去不一样的作品。这对画廊、艺术家、藏家都会是一件好事。”
对于艺术输出的问题,有观点认为根植于传统文化精神的中国当代艺术将会成为今后中国输出的一个版块。如徐冰、谷文达,以及刘丹、沈勤等艺术家。推崇“新东方精神”的李宜霖对此表示赞同,他谈到:“对中国的艺术家来说,这是他们不能丢弃的内核。当然,艺术创作形式可以是多元的,但精神性的东西是会潜移默化地存在的。”
而对郑林来说,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对接将会是这样的:“我们要做的已经不仅仅是通过双年展、博览会、美术馆把中国的好艺术家推广到国外去,或是将国外的重要艺术家带到中国来。我们要完成的是:成为国际当代艺术发展的平台。比如,能引进最顶尖的国际的当代艺术在亚洲和中国区域的代理权,以及如何把最好的中国当代艺术卖给纽约、欧洲、全球的重要的机构和藏家。”
“这个时候就要求画廊要有一个更新的国际视野。我的艺术家、展览、藏家也会更加地国际化。好的画廊不能只想赚钱,必须有很实验性的,能代表一个地域和方向的好的艺术家和好的展览。一开始不一定能卖钱,但是画廊可以在其中有一些调节。也许通过其他好的艺术家或者是好的架上绘画可以卖一些钱,这样又有学术影响力又能够持续运营下去,达到双赢的局面是最好的,而这个选择对画廊来说是很重要的。”
“我相信未来还会有新一轮的洗牌,好的艺术家与藏家会有新的流向与变动,如果画廊不做改变,没有新的发展,就会慢慢变成弱势群体,那么金融危机之后消失的画廊也许就会成为今后它们的命运。”
Copyright © 2021 艺集网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5495号 备案号: 浙ICP备17035820号-2 高校毕业设计协同创新中心 经营许可证:浙B2—20200904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76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