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图像和符号普及,现行的纯文字文本将被新型的文本取代。新型的文本会夹杂种种非文字的记号、印记、手迹、谱录、表格、图画、照片、影像、音响、虚拟感觉以及表情表义的图符,混编成人们乐于接受的电子文本。新型的文本以其多样、直接、简洁的特征,会成为真正的世界语。广义的美术最具个人品格,又容易串联各门艺术,因而美术评论有可能成为这种世界语的催生婆。在不远的未来,文、图、符并置的评论文本将会率先问世,改变纯文字文本一统天下的局面。这个趋势,有影响的美术网站的博文已经初现端倪。
纯文字文本广泛流行,始于西方现代活字印刷术的问世。它既得力于《圣经》等宗教书籍的传播,更得力于长篇小说和学术著作的涌现。小说往往还有少量版画插图,学术著作、尤其是纯思辨的哲学著作都是地道的纯文字文本。现代哲学的作用使得纯文字的哲学文本被抬升到崇高的地位,负作用是使人的思维格式化,进而制约靠图像说话的美术界。直到20纪末,美术评论家对哲学仍然是仰视的,认定它是指导一切的意识形态。只是当一流哲学家面对直观的图像找不到入口时,美术界才发现哲学和纯文字文本的局限。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纯文字文本被各种势力垄断,渐渐变得僵硬。撇开了直观的图像,撇开了具有抽象意味又散发意义的符号,纯文字文本容易流于冗长,流于艰涩。波普尔反对科学研究迷信归纳法,因为例证再多,一个反例就会颠覆结论。可是轮到波普尔自己做学问,写下大部头的《客观知识》和《猜想与反驳》,人们不难发现他那漫无边际的铺陈同他反对的归纳法并无二致。黑格尔《美学》和丹纳《艺术哲学》,绝少有人通读,美术理论界很多搞理论的都将它们束之高阁。1982年我客串《美术》杂志社,栗宪庭的助手陈威威将一部崭新的《艺术哲学》书送给我,因为她读不下去。胡塞尔的《现象学的观念》尽管不长,可是弯弯绕的文风实在不敢恭维。如果他的论文夹杂一些图像和符号,做为提示兼休止,其思想和观念,比如“现象学还原”和“本质直观”,会简明地展现出来。
图像、符号同文字并置的文本,在中国古代很常见,它们能为新型的文本提供参照。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帛书《月令》,图符和文字是并置的。敦煌遗书中的佛教经卷,也常常是文字环绕着图像。图像承载的内容,《历代名画记》首卷统称为图载。图载包括三层意思:图理、图识、图形。图理指图载的原理,也就是易经卦象蕴含的理论。图识指图载的认知,也就是文字训诂学,包括音训、形训和义训,即对文字的读音、形状和含义进行解释。图形指绘画。由于象形文字导致书画同源,远古的书法与绘画在各自的演变中往往很难剥离,它加固了古代文本图文并置的特征。
古人所谓的左图右史,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书籍的左边是图右边是文。左图右史是说远古帝王施政的大殿,左边悬挂行政军事地图,右边摆放抄录文献的简册。图文结合在书籍中出现,同左图右史只存在部分的关联。唐代以前的书籍都是手抄本,图像和文字穿插比较方便,无所谓左右。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出现后,没有影响二者的结合,只是改变了图像的表现方式,由手绘图画变成了雕刻印刷的版画。图像、符号同文字的关系,或上下并置,或左右并置,或彼此穿插,或以图像为中心,文字在左右分列。这种灵活的组合,到20世纪中国文化全盘西化之后被废弃了,因为国人认为它老土和陈旧。
长城、天安门、天坛、龙、青花瓷、京剧脸谱、太极图、汉字被视为典型的中国图符,其实除了明代定型的太极图,统统缺乏符号的固定形象。青花瓷器有尊、瓶、杯、盘、碗等多种器形,每种器形又有不同的侧面。京剧人物分生、旦、末、净、丑等十门,每门只是图符的对象,不是表达特定含义的图符本身。汉字有近十万个不同的形状,书写又分正、草、隶、篆,最有个性的行书还不在其列。总之,中国图符想满足现代符号学的要求,成为明晰的意义标志,必须采用特征识别法加以固定。所谓特征识别法,是指选择立体物象最具特征又容易概括和描画的一面加以定型,以便识别。比如古埃及浮雕与绘画人像,面部和脚一律用侧面,胸部一律用正面,采用的就是特征识别法。
图像和符号,通过传播和推广,私密图符可以变为行会图符,进而变成公共图符。谷文达一直致力于将两个以上的单字或者将一个合成词写成一个字,号称“谷氏简词”。这种合成的字符,前人也有过尝试,比如字根“囗”中含一个繁体的书字,写成“圕”,其读音就是图书馆。结构简明的谷氏简词,中国人都不难识读。相比之下,徐冰的《地书》做得更加直观。他把国际通用的公共符号,通过组合变成具有逻辑联系的符号文本,不识字的聋哑人也能看懂。这是因为文字需要翻译,贴切而简明的图符却不需要翻译。这类图符的探索,为新型的文本揭示精神现象,开了先河。
精神现象可深入的领域,西方学者显然没有穷尽,但空间已经变小。纯文字文本流行的时代,哲学思辨是通过概念来完成的。图符似乎有碍思考的纯粹,其实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学术术语直到哲学体系也能变成直观的公共图符,比如菲斯勒中心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历史主义的贫困、解构主义、语言学转向等等,把它们弄成直观的图符,不是一件难事。采用文字概念思考需要通过大脑“翻译”才能展开,反而有碍思维的流畅。今后的思想家、评论家大量使用图符进行思考,其速度和范围都会胜过前人。以往的画评通常需要数以千计的文字内容才能说清楚,今后的画评,只需要在作品的旁边加上几个表达意见的图符,配以简明的图像志内容,就能说明问题。这种新式文本同纯文字文本一样,可以做得明晰,也可以做得含蓄。随着电脑存储方式的革新和搜索功能的加强,每个新图符都能被阅读者迅速认知。未来的图符文三结合的文本同纯文字文本相比,如同刻碑速度同电脑打字速度相比一样。它的应用,将会大大提高时间效率和感知效率,提高人的精神质量和生命质量。
新型的评论文本能不能专业化?答案是肯定的。文图符三者组合的逻辑,如同文字组合的语法、逻辑和修辞,会形成自成体系的图符法、图符逻辑和图符修辞格,既能彰显图符的内含,又能体现图符组合的意义。文字修辞格,有比喻、借代、排比、递进、夸张、包孕等数十种方式,这些方式在图像和符号运用中不仅可以移植,还可以生发和变异。摄影的影调,音乐的旋法和华彩,电影的蒙太奇语言,也都可能被新型的评论文本借用或发挥。
符号学将无意识的印记、有意识的记号和意图明确的符号分类分析,它们在新型的评论文本中都能派上用场。如果说抽象的符号是精练的文字,那么具体的图像则是散漫的文字。三者通过组合,有助于文本的丰富和厚实。纯文字文本同多因素的新型文本相比,会显得单调乏味。图像与符号同文字一样当然也有局限,包括外在的地域局限、民俗局限、宗教局限、政党局限、社团局限等等,也包括它的所指局限。新型的评论文本在采用图像和符号时,只有尽量避免它们的局限,尽量寻找普适的对象和贴切的形态,文本的传播才能广阔和持久。文图符混编的新型文本,还同新型的传播的工具联系在一起。手卷书籍同水墨画,小说插图同版画,招贴艺术同广告牌,都是共生的关系。新型的评论文本将会同电脑字库与图符库形成共生的关系。混编的评论文本一旦问世,将会翻出不可限量的花样。这种形式上的混评,理论上可能涵盖一切感受方式,但具体运用时不必一应俱全。
新型的评论文本,将会使评论成为创造者的事业。评论家将不再是艺术家的传声筒,不再是艺术作品的解说员,评论文本不再是艺术家的产品说明书。尤其是期待式评论文本,会成为视觉领域的独创活动。在我的接触中,不少资深的、热衷手绘的美术家,面对互联网会觉得隔膜,甚至表示排斥,他们即便不充当新型文本的反对派,也不会成为支持者。纯文字文本还会延续下去,因为人类是随遇而安、保守现状的物种,但这不妨碍有人向往异想天开的表达方式,因为人类不同于周而复始的动物,多少带有追新好奇的秉性。
Copyright © 2021 艺集网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5495号 备案号: 浙ICP备17035820号-2 高校毕业设计协同创新中心 经营许可证:浙B2—20200904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76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