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振刚“色·相”展览现场
2019年3月12日,童振刚个展“色·相”亮相北京王府半岛酒店艺术廊,这次展览由墙艺术携手北京王府半岛酒店共同主办。童振刚将这次展览看做一次“手稿”展,作品材质主要包括色粉和版画,呈现了《色·color》、《闲聊淡侃》系列以及巴黎制作的部分版画。
艺术家童振刚在展览现场
其中《色·color》系列是以色粉绘在特定的绢布上,信手涂抹式的风格形成了一种类似版画的视觉效果。其题材既包括童振刚早年描绘的仕女,也包括飞鸟、龙纹、罗汉、祥云等,并带有心经文字与印章痕迹,形象生动自然,语言质朴流畅,体现出艺术家在多年传统训练与绘画实践之后的举重若轻和驾轻就熟。
童振刚《色·color》系列作品
艺术家童振刚在展览现场说:“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段,需要把过去积累的作品进行打包和归类,这次展出的,我叫它手稿类。我目前在把以前的创作经验打包到一个综合的材料里去,原有的大家见到的、在人们印象中符号化了的作品,未来都会变成另外一种新的东西。”
童振刚“色·相”展览现场
童振刚早年学习书法篆刻,师从萧娴、林散之先生,经历了长时间的传统训练,因此在其作品中有着对线的深刻理解与表现。对此,他说:“我对传统探的比较深,过去学习传统都是临摹,包括《八十七神仙卷》、《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以及历代书法碑帖。首先要学会临摹,但最后想变成自己的东西很难。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从早期书法和篆刻开始,就要学会理解线,而不是理解文字,把线理解以后再画,线才待的住。像波洛克、马蒂斯、毕加索画画就很慢,当年我的老师林散之和萧娴对一些线的理解就是要慢,因为人的脑子是跟不上手的。绘画其实是一个理性的过程。”
艺术家童振刚与批评家杨卫在展览现场
今年对童振刚来说是本命年,而且正值六十花甲。他说:“到了这个节点,一定要把自己过去的东西翻篇,要强调手稿性,同时要让新东西有材料感。在清零的同时,把自己的过去也要慢慢的清空。”童振刚认为,“重复自己的历史就是对自己的抄袭。”
童振刚“色·相”展览现场
据悉,童振刚的新作展将于6月向公众亮相,届时我们将看到他对过去广为人知的作品进行的新转化,这将是他最近与未来一直持续致力的方向。
童振刚“色·相”展览现场
评论家谈童振刚的艺术:
艺术家拒绝把他的探索定位于地方艺术潮流,他同样拒绝政治波普必然在探索中集体罹患的“病痛”,他用同样的态度拒绝依附于中国传统绘画流派。他保持着自己的创作自主,保持着自我状态,毫不受外界干扰,高傲地、不断地进行着艺术创造。
童振刚作品
坚守自我,做自由的、真正的自我,其重要性就像物理常数一样永恒。很明显,童振刚强调,他是用心在创作的。他的创作动机是纯洁的。他遵守的原则早被俄裔法国画家夏加尔提及。夏加尔说:“不要害怕成为自我,不要害怕表现自我。如果你是完全诚恳的,你的所作所为,你的言谈将会令他人信服。注意不要让自己的作品老朽霉烂。”
童振刚表现出对哲学的眷恋,哲学确认物和事互相依赖的关系,而爱是一切的中心动力。爱是欢乐的中心。在欢乐中,变形人物既没有失去重量,又未受到阻力,像永动机那样永恒转动。
——安特•格利博达(欧洲科学艺术和人文学院院士)《宁静与矜持——童振刚的艺术》
童振刚作品
回到童振刚,我们暂且不论童振刚这种乐善好施、广交朋友的性格给他带来行路的方便,单只说各行各业的朋友给他注入的思想信息,就足够丰富他的艺术,提高他的认识与修养。所以,他的艺术不是空中楼阁、飘渺烟云,虽然也并非现实记录、具象写实,但总有某些撩人神经末稍的情趣,渗透着他对人世间诸多细腻的生命体验。
——杨卫《无墙的独秀 ——童振刚的人和他的画》
童振刚作品
我认为,至少在目前,童振刚是一个不好归类的画家,他就是他。他的风格和形式,是某种顾盼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别类或别裁。但不管怎么看,他的画在传统和实验两个维度都有不俗的追求,既有坚定地固守,也有大胆地突围。在题材和语言的关系上,他也有聪明地选择。在语言上,他的探索和实验走的很远;而在题材上,他却宁肯照顾最一般的观众。他不把精力和智慧放在“画什么”上,而是倾其力量解决“怎么画”的问题,他认为这才是绘画的本体性问题。
——王鲁湘《东方古韵的现代表述》
童振刚作品
童振刚作品
Copyright © 2021 艺集网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5495号 备案号: 浙ICP备17035820号-2 高校毕业设计协同创新中心 经营许可证:浙B2—20200904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76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