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位于郑州市北部农业路8号
2021-08-03 - 2021-12-30
《贾湖骨笛》
基本陈列“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以中原的建都历史为主线,以中原文明发展历史为纲,以世界文明背景为参照,整合河南地区的文物优势,抓住中原古代发展中的闪光点,展示华夏民族的文明发展轨迹,再现中原文化的悠久与辉煌,以及中原文化的影响力与辐射力。同时在全球化视域下,展现中原文化与其他地区文化的异同,展开黄河文明与海洋文明、草原文明的对话。
基本陈列位于主展馆1、2、3层,共分10个展厅,由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东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七部分组成,围绕各个历史时期中原都城文化以及都城中的人文生活进行解读。
中国古代都城建设从“择中建都”到都城“择中建宫”,再于宫城“择中建殿”这一传统的“求中”理念一以贯之,最早的源头在河南。中华文明最早的都城在河南。最早的“中国”在河南。
河南处于中原腹地,四方入贡道里均的地理优势,符合古人“择中建都”的理念,历史上曾先后有二十余个王朝在此建都,从最早的二里头夏都到金代末年定都商丘,奠定了河南三千余年持续成为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特殊地位。如果上溯至更远,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沿嵩山一线发现的密集的古人类活动点,再到整个新石器时代嵩山南北聚落演变发展到早期国家的历程,奠定了嵩山这一“天下之中”的核心地位。
先民从裴李岗文化时期、仰韶文化时期到中原龙山文化时期,经历了农业起源到确立以农为本、手工业独立并分化出专门的手工业作坊,由此带来了由平等社会逐渐向社会阶层分化的改变,这些是最初文明产生的社会基础。围绕中心聚落产生的多层级聚落结构,具有都邑性质的大聚落、大城址的出现,到最后城邦林立态势的形成,是中原地区文明起源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仰韶文化庙底沟期所形成的早期中国文化圈结构,奠定了整个先秦时期中原王朝对外辐射的总体面貌。距今五千多年的具有都邑性质的双槐树遗址,被称为“河洛古国”,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嵩山一线中原龙山文化末期的典型遗址,如登封王城岗、禹州瓦店、巩义花地嘴等,不仅勾勒了早期夏人的活动轨迹,同时也是早期国家演变的最初形态。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夏代都城,郑州商城、安阳殷墟为代表的商代都城,从城、宫殿、礼器等多个层面,反映出夏商时期都邑的政治、经济、物质文化等,以及以中原为核心所形成的强有力的文化辐射。夏商时期的诸多理念和规制对后世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如宫城中轴线、王都城门的一门三道规制等直接被后世所承袭。安阳殷墟以甲骨文这一最早的成熟文字、精湛的青铜铸造以及精美的治玉工艺,将中国青铜时代的文化推向高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湮灭已久的神秘王朝。
如北斗处于天之中心,古代统治者也认为王者须在天地之中建造自己的都城,以应天命。古书记载,自夏代开始,统治者就有了“求中”的实践。何尊中所铸的“宅兹中国”铭文,是古人择中建都实践的最好诠释,也是最早“中国”概念的产生。洛邑成周作为与宗周并立的统治中心,西周初年,周王和大臣曾居住于此,洛阳北窑西周墓出土的精美文物即展现了成周作为西周东都的文化面貌。三代礼制相因袭,有继承也有创造。鹿邑长子口墓具有浓重殷商文化特征的器物表现了周承商制的这种文化传承。周公制礼作乐,规范宗法礼制,三门峡虢国贵族墓地和平顶山应国贵族墓地的文物组合则是这一礼制现象的物化表征,体现了周人的文化创造,将早期国家的礼制推向了成熟。
中原文化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具有发端和母体地位;中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对周边地区有极强的辐射性和影响力;中原历史从原始社会直至宋元明清,时代延续上无断层,中原历史是中国历史的缩影;中原文化自上古以来不断与周边文化交流融合,吸纳多种文化的优秀成分,实现了自身的升华;中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成果,不断进行创造性的转化,熔铸成自己的文化特色,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Copyright © 2021 艺集网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5495号 备案号: 浙ICP备17035820号-2 高校毕业设计协同创新中心 经营许可证:浙B2—20200904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76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