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察文化
杭州市西湖区云栖小镇山景路2号
2021-06-30 - 2021-07-09
“如果”是关于条件的假设与结果的重置。
它代表的是一种可能性,在这种可能性之中也意味着不确定性。
“如果”是关于佟飚、毛宗种、张俊、兰友利、黄河五位艺术家的作品展。五位艺术家基于不同观看的假设,描述了世界构造的一种结果。无论是“看山、看水、看风、看景”,亦或“看人”,最终都是指向世界状态的描绘。
关在容器中那只“薛定谔的猫”,就是关于“如果”的描述。如果没有揭开盖子进行观测,人们永远也不知道猫是死是活,它将永远处于既死又活的叠加态;如果揭开盖子看猫一眼,那就会立即决定猫的生死。在这里,观看不是“发现”而是“决定”。“如果”在王阳明的语言中是这样描述的:“汝未看花时,则花与汝同归于寂。汝若看花时,则花与汝一时明白起来。”观看的那一眼,立即使事物从不确定的“叠加态”发生“波函数坍缩(collapse)”,发生坍缩现象的根本原因,起决定性的就是观看行为本身。观看即是对最终结果的干预。
画家的描绘是一个观看行为,观众的观展也是一个观看行为。在这一行为没有发生之前,所有的一切都处于“如果”的叠加态,在叠加态之中充满了各种不确定的可能性。在展览没有被揭示之前,佟飚关于山水的呈现可能是天空的云,毛宗种关于“光阴与黑夜”的呈现也可能是天空的另一片云,张俊描绘的那些聚集的人物可能单纯的只是一片热烈的“花簇”,兰友利笔下那些纠缠的人物形象可能只是一些被撕裂的“碎片”,黄河画面中看似模糊的风景,其基底隐藏着“人”可能会浮现出来。
每一个对世界的观看,都是对世界的干预。随着观众观看行为的介入,展览才能够被确定下来。在观众的观看没有介入之前,展览是处于不确定的叠加态,它处于容器被封闭的状态,也处于“未看花时”。它即是又不是,在作品没有被看到之前,它依然属于假设的可能性之中。因此命名为“如果”。
“如果”只是众多结果中的一个结果。在平行宇宙时空中,“如果”也曾被无数次的观看与演绎。每一个观众的每一次观看,都是由“如果”引发的一个视觉坍缩现象。在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观看的刹那都是永恒的。
《光阴-33》 毛宗种 120×120cm 2021年 布面综合
《光阴-4》 毛宗种 36×13cm 2019年 纸本水彩
《轻语》 黄河 120×160cm 2019年 布面丙烯
《节日之十二》 张俊 153×153cm 2017年 布面油画
《花火》 黄河 160×120cm 2021年 布面油画
《驭马者》 黄河 160×120cm 2016年 布面丙烯
Copyright © 2021 艺集网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5495号 备案号: 浙ICP备17035820号-2 高校毕业设计协同创新中心 经营许可证:浙B2—20200904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76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