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现场 上海苏宁艺术馆
上海市普陀区丹巴路99号苏宁天御国际广场C3座(地铁13号线真北路站、2号线威宁路站,均需步行15分钟左右)
2019-11-01 - 2020-01-31
“水问”策展论述
许剑龙撰
背景与现场
水墨艺术在过去三十年间经历过许多讨论,随之而来的是艺术界对“水墨”概念的各种厘定,从传统绘画的终结论到水墨媒材论、以及陆陆续续产生了一些专词,诸如“实验水墨”、“观念水墨”、“当代水墨”等等,来描述水墨艺术运动的发生与发展。这些观点和态度代表了水墨艺术渴望与传统中国绘画拉开距离、重新确立新的文化身份,以及在普遍主义和全球化当下寻找自身话语的努力与渴望。
但是这条与国际接轨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如何使水墨进入国际文化交往的秩序当中,并在西方所制定的方法论体系中找到一席之地,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立场问题,水墨艺术面对更复杂的国际文化形势乃至政治格局的变迁。这意味着水墨的发生、传播与接受不是“自为”的,它在“本土化”和“东方学”的夹缝当中寻求一线生机,并直至最近十年间,方有一些转机。
从国际大环境来看,未来二三十年中国可能会超越美国变成超级大国,一个国家的壮大将为社会发挥什么样的影响?于是,除却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力,重塑文化是第一步,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要直面多元文化交往与碰撞,并与业已成熟的西方艺术体系接轨,不再以区域中国学的角度而是在全球格局中重新定义身份问题。如是,更主动地介入长期以来被西方世界所主导的全球化进程,包括重新审视保守主义和保护主义复燃的当代现场,成为必然。于是今天的我们不得不反问,当科技、文化和贸易竞赛加剧,美国优先论被重新提及,国际社会的普世价值观念是否已经失效?那么回到内部视角,在反观文化的前提下中国又能为世界提供什么样的方法?
在水墨艺术领域,去文化保守主义和本质主义是重拾民族文化身份开端,它意味着将东方文化视为一个不断发展的观念、强调东方是正在发生发展的当代文化情境。也就是说,立足于东方文化精神强调水墨作为中国文化特别的语言,关乎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另一方面,捕捉和追踪快速变革的当代水墨艺术,坚守的不是笔墨传统,而是在全球化成为一种普遍主义的认知之后,或者说水墨已经成为通用的普遍主义创作媒材之后,对东方精神的回望。
与此同时,当代水墨强调“当代表现”,这涉及跨媒介跨学科的运作,并在当代现场中呈现为一种介质,连接着科学与技术、文化与思想。在这个范畴内,本次展览将会超越水墨艺术的本体论,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发生场域,观察资本的全球化运作、政治经济与地方制度的差异。这是内与外的关系,也使水墨可以从狭义的对艺术作品与艺术家中解放出来,有着更宏观的社会学视野。
水问
这一届展览主题为“水问”。为什么是水?水的特质是什么?“水”是东方哲学最基本的主题,是对生命本质思考的关键词,同时也是极具东方色彩的精神词汇。“水”以它的包容性孕育着东方世界的宇宙与时空,而又蕴含着生命的智慧与行为。东方人讲“上善若水”,水的流动使其遇山绕行,见坝积蓄,汇俱成浪,滴水穿石。这样的特质不仅意味着当代的水墨现场正处于流动的发展状态,同时也试图为这个世界提供多向度而辩证的思维模式,这是一套去除本质主义,为文化冲突提供解决途径的方法体系。
然而,何以为“问”?以何为“问”?“水问”不再针对传统语境下的“水墨精神”,而是在当代艺术现场对“东方根性”、“中国文化”的追问与反思。与此同时,它又是展览之问、艺术之问、民族之问,即在全球文化转型的过程中,如何与西方艺术进行有效的对话?如何确立水墨艺术自身的方法论体系?如何通过水墨向世界讲述民族文化的本质?
借此,回到原点,展览从“东方山水”和“书写”出发,朝向“无穷于水墨”展开,将水墨视为可供试验的开放性场域,为东方的精神性提供一条新的路径。包括研究水墨的未来性是什么,以及寻找其中的盲点,推动中国水墨艺术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对话,并在这种对话关系中形成对水墨艺术更深层次的探讨。
本次展览希望水墨艺术能够在社会文化的综合系统中被关注,并直面当代局势、游弋于东方与西方、历史与文化的边界,寻找水墨的精神与自由。
关于水墨现场
水墨现场(INK NOW)是全球首个以当代水墨艺术为题的文化品牌。作为一个综合性、开放型、跨地域、多功能的水墨艺术平台,水墨现场以“东方根性,当代表现”理念为立足点,旨在接合学术与商业,连结艺术家、学者、策展人、收藏家、美术馆总监、画廊等业内重要持份者,致力于推广水墨艺术,并探讨水墨未来的发展方向。
Copyright © 2021 艺集网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5495号 备案号: 浙ICP备17035820号-2 高校毕业设计协同创新中心 经营许可证:浙B2—20200904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76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