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福,字印修。男。汉族。1958年8月生于杭州。
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篆刻家、书法家、艺术理论鉴赏家。
作品个性风格突出,曾多次接受媒体专栏采访。现为浙江大学《国石鉴赏与文化传播》硕博通选课程校外研究生导师、客座教授,中国计量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浙江省省国石研究会理事,西湖印社理事,余任天研究会会员等。
1987的春夏之际,一次偶遇,使陈宝福爱上了篆刻。那年正值西泠印社活动于柳浪闻莺,见到陈左夫、叶一苇等老师在现场捉刀治印。看着刀与石在触碰之后发出的令人心醉的声音,以及刻刀刻出来的典雅古朴的线条,再有老师们的那种神采奕奕的状态,深深地吸引住了陈宝福,喜欢之入神哉。
自那时起陈宝福开始自学篆刻,操刀临刻秦汉印,以及近代名家作品。时间一久渐觉乏味,总想着要有点自己的东西,一念既出,岂为易事。尝试了几年还是没有甩开曾临习过的那些东西,它们占据着我的整个思维空间,难以挣脱。就这样断断续续刻了许多年。在自学的期间陈宝福也曾就读过中国书画大学的函授班,收获颇微。也和社会上一些篆刻爱好者有过交流,终也难有突破。
他反对形式上过分强调这派那派刀法的讲究,用刀无非冲切二法,代表者为皖、浙派。如何把你的内心构思,用刀表达出来才是真的,心由境造,刀随心移。艺术的表达是多元的,方式也是多样的,不能固守旧观念,搞艺术贵在创新。狭隘的说教,一成不变的传统套路,只会有碍自身的发展。强调继承传统,并视之为正宗的不二法门,陈宝福认为是偏离了艺术的宗旨——创新,不可取。当今不少人千印一面,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正是被一些套路说教羁绊住了,是使之停止不前的原因所在。所谓“传统印路”一味临摩,终将是被宗古所绑架,成为自觉泥古的守门人,扼杀了其本有的创造和想象力,缺乏主观立场。亦成为了“有水之源、有本之木”的牺牲品。
作品赏析
Copyright © 2021 艺集网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5495号 备案号: 浙ICP备17035820号-2 高校毕业设计协同创新中心 经营许可证:浙B2—20200904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76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