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前身为商业文化系,1993年开始招生,是甘肃省高等院校中最早创办艺术设计专业的学院。2000年成立艺术学院,为兰州商学院17个二级学院之一,下设艺术设计系、公共艺术系、美术系、音乐表演系和敦煌商业文化研究所、兰州财经大学文化创意设计研究中心。开设有视觉传达、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设计、公共艺术、绘画、产品设计与音乐表演等7个专业。其中视觉传达设计为省级特色专业,设计学为校级重点学科。2017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计学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在学校的学科完善与科研教学、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在二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的发展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单一向多元专业方向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现已成长为整体办学水平高,综合实力强,并具专业特色的艺术学院。学院秉承了优秀的文化传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陶甄了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才。建院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主动顺应教育发展的战略,把“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倡导艺术素养、审美教育、文化内涵三位一体的开放式办学思路,建立了开放、吸收和创新文化的自觉机制,在学院学科建设的发展与完善中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时,学院始终将教育放眼于艺术与生活、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造的大文化格局中,结合西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兼顾前沿信息,扩充教学空间,突破教学瓶颈,针对社会资源优势、结合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与师资培养,通过多学科、多专业相互交叉融合,使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更趋合理完善。在教学科研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气质和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近年来,结合学校实施的双学位、双专业的办学思路,利用《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等高校合作与交流平台加强国际办学,更好地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及国际视野,为西部艺术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并为推进西部艺术教育及设计艺术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经过20年的发展,学院已经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专业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目前学院有专职教师82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8人。其中有甘肃省领军人才1人,甘肃省教学名师1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1人,甘肃省文艺突出贡献奖1人,省级专业协会副主席、主任、理事8人。
在未来的发展中,学院要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立足甘肃,面向全国,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导向,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服务社会意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学院向更高层次发展。
招生就业
学院面向全国13个省市区招生,目前在校学生1227人,已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4800余名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绘画和音乐表演等专业的优秀人才。
人才培养
学院始终坚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突出传统艺术精神在当代艺术教育及艺术创作中的价值。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紧密结合学校商科发展优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适应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需要。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修养、增强内力、强化素质教育的同时,着力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提高,坚持以培养具有“宽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艺术人才为目标,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加强与国内外高校进行合作培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保证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质量。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一千多人,学生生源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与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类大型设计展赛及文艺展演活动。我院学生的设计作品先后荣获国家级奖励共70余项,省部级奖励210余项(如“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标志”、“苏泊尔户外广告”等荣获国家级或省部级奖励,设计作品获“Dell. Alienware创意大赛”金奖并被企业采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学院至今已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3300余名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绘画和音乐表演等专业的优秀人才。毕业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华北地区、胶东半岛、珠江三角和长江三角地区,一批优秀毕业生还进入全国一线广告设计机构及著名企事业单位,成为颇受关注的设计人才。有的毕业生成为国际4A设计公司如李岱尔、电通、奥美等的高级主管;还有的现已成为广州市十大设计师;另有一部分在全国各高等院校如宁波大学、江苏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任教,并逐渐成为所在单位的教学科研骨干力量。
今后学院在继续坚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同时,与时俱进,紧抓2011年“艺术学”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和教育部对中西部高校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等历史机遇,更深、更广地挖掘、利用本土历史文化艺术资源优势,如佛教石窟艺术、民族艺术及民间民俗艺术等丰富的艺术遗存,不断凸现教学特色,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基础扎实、理论素养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的规格与层次是彰显一个学院综合实力与社会影响力的最直观体现,也是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20年来学院的学术交流规格稳步提升,层次也更趋深入化、规模化和国际化。尤其是近年来,学院利用教育部、文化部提供的学术交流平台,积极参加各类学术高峰论坛,不断推进高层次科研成果产出。2013年4月,学院与教育部艺术教育司、高等教育出版社合作主办了“信息互动·设计未来”全国学术研讨会暨设计基础课程学术周。同年6月主办了中国室内设计学会等国家级高端峰会论坛。同时,积极拓展与国内外同类院校的艺术交流与项目合作:2010年,学院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美国特洛伊大学、法国欧亚管理学院等国内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并签订了交流合作协议,相互频繁开展学术交流与项目研究;与日本学术振兴会开展“丝绸之路饮食文化”国际合作项目。我院还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著名艺术院校(美国瑞金大学、台湾国立新竹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院等)进行学术访问及深造。
艺术研究
学院拥有一支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科研业绩突出的科研队伍,教师来自十多所国内外高等院校,构成了多学科相互交融、学术梯队结构合理的良好格局。20年来,学院致力于推进综合性艺术教育和学科建设,在“彰显特色、强化优势、多元互动、协调发展”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坚持教学、科研、创作与设计互为支点,相互辐射的模式,实施“学术强院、人才强院”的战略,同时建有高起点、高水平的实验室及工作室等硬件设施。学院努力开拓科研立项渠道,鼓励教师积极申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并且多方面拓展横向科研项目。20年来,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充分展示了我院教师的整体实力,赢得了学术界与社会的肯定与认可。
建院至今,学院教师以历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国际双年展(美术、设计)及其他各类学术邀请展为平台,不断提升科研能力与学术层次,参展作品受到文化部、教育部、中国文联、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等部门的肯定与奖励,部分教师的优秀作品分别被清华大学、中国美术馆、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和图书馆等机构收藏。学院教师部分设计作品和设计项目如国家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监测中心视觉设计、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企业形象设计、兰州中川机场视觉设计、雪顿乳业产品形象设计、甘肃建设投资集团公司企业形象策划、甘肃省博物馆室内装饰工程设计、甘肃大剧院内部装饰及艺术设计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与经济效益,为学院不断推进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教研并举、求真务实、诚实守信、继承创新的原则,为学院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坚实的科研基础。
成果项目
学院教师主持并参与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项,省部级项目36项。目前由学院教师主持研究中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西部项目规划课题“甘肃彩陶文化西来元素研究”等5项,省部级项目有“陇东南南丝路次文化资源现状、传承与创新方法研究”等8项。
学术论文
学院教师在《美术》、《美术研究》、《文艺研究》、《中国油画》、《国画家》、《敦煌研究》、《雕塑》、《装饰》等国家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及作品200余篇/幅,在省部级刊物和会议论文集上发表学术论文及作品300余篇/幅。其中有10篇论文获甘肃省社科优秀成果奖,15篇论文获甘肃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奖。
著作教材
学院教师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国家级及省部级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教材及画册在学界获得一致好评。目前出版专著41部,其中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了6部,省级出版社出版了35部;出版教材11部,其中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了3部,在省部级出版社出版了8部。
参展获奖
努力追求艺术研究与创作的高品位与学术性相融合的目标,有效利用文化部、教育部搭建的艺术学科创研平台,积极开展学术型美术创作与艺术设计探索研究,积累了一批具备学术价值和社会反响的优秀作品与成果。部分作品及研究成果获文化部、教育部的奖励30余项,省部级奖励100余项。
成果转化,服务社会
现代艺术教育和设计教育显著的特征就是与艺术实践、文化创新相结合。自创院之初,学院就将人才培养中多学科交叉融合、各专业优势互补、全方位立体实践创新和社会适应能力做为重要办学思想,明确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只有通过参与多样性社会实践,其理论教学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学院本着“拓展教学,双向受益”的原则建设了六个教育实习基地,将课堂教学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创作、设计方案、项目竞标等活动,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补、教学与文化产业接轨、强调设计成果的市场转化,突出开放办学的特色。
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在我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大省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政策下,学院于2011年创立了“文化艺术产业创意设计研究中心”。中心旨在搭建更为优秀的艺术教育平台,创建甘肃省乃至国家级艺术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特色文化产业创新研究基地,力求改变传统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目前,中心设置有图形实训实验室、服装工艺实验室、电脑音乐制作实验室、陶艺创作实验室、漆艺创作实验室、壁画创作实验室、雕塑创作实验室、模型制作创作实验室、摄影创作实验室、互联网+实训实验室、绘画临摹创作实验室、图形创意实验室、印刷工艺实验室等15个工作室。各工作室在教学、科研及成果转化等方面既有自己的工作重点,同时又相互协作,从而形成一个集教学、科研、实践等为一体的综合体,能在夯实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进行社会化、产业化探索,在文化创意发展、公共空间设计、艺术精品创作、非物质文化生态基地保护传承等方面,推动当代艺术教育的转型跨越。
艺术人才培养关键在于满足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锻炼平台,让学生将专业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提高,最终培育出能融合多学科知识和社会资源的“合作型”、“能力型”、“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是我们的教育核心。通过对西部丰富的文化资源挖掘、传承和创新,利用艺术设计专业优势、教育实践教学基地以及对应的兰州财经大学文化艺术产业创意设计研究中心,基本建立起由校内到校外,由设计教育到成果孵化,由项目合作到文化产业转换的良好模式,不断将高规格、特色鲜明的艺术作品推向市场,其中代表性的有:国家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监测中心视觉设计、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企业形象设计、兰州中川机场视觉设计、雪顿乳业产品形象设计、甘肃建设投资集团公司企业形象策划、甘肃省博物馆室内装饰工程设计、甘肃大剧院内部艺术品设计等。广泛而有深度的教学理念改革,不仅产生了良好社会效益,而且推动了西部设计行业的发展。在对文化艺术产品创作、传承、研发、推广、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可以确信学院对西部的设计教育与文化产业延伸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Copyright © 2021 艺集网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5495号 备案号: 浙ICP备17035820号-2 高校毕业设计协同创新中心 经营许可证:浙B2—20200904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7653523